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他用根雕藝術創作更多的蒼溪故事

2022年11月30日16:1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張建軍正專注根雕創作。趙洪文攝

張建軍正專注根雕創作。趙洪文攝

在四川蒼溪,你可能不知道張建軍,但一定聽說過“魔鬼張”。“魔鬼張”藝名張晉珺,但這個藝名的名聲也遠遠比不上“魔鬼張”的名號。

形象似達摩,聰明絕頂,兩側頭發蓬起,一看就是搞藝術創作的。說話聲音夾雜著河北和四川口音,讓人聽起來似懂非懂,卻富有激情。

“魔鬼張”祖籍河北贊皇,深受當地民間藝術影響,他自小愛好美術,16歲拜民間藝人李喜順為師,學習民間藝術(水陸壁畫、漆藝、根木雕),后又在山東省梁山美術學校學習,專業基礎扎實,無論是白描、素描、泥塑、雕刻都有著較好的基礎,他也對根雕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

經過多年努力,1999年,他參加了在石家庄舉辦的民間藝術節,作品《永生》獲金獎。2000年,他又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第七屆全國根雕藝術展,作品《共和國的黎明》獲金獎。

他一邊從事根雕創作,一邊在思考怎樣把根雕藝術發展壯大。於是,他開始開班收徒,幫助那些沒有受過美術教育的人走上根雕創作之路,幫助他們用根雕來改變貧困的生活狀況。2006年,他在山西省昔陽縣孔氏鄉馬佔岩村創辦根木雕學習班,之后建立文化產業基地,為根雕事業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到2015年左右,根雕從業人員達到了1萬多人,這項民間藝術得到了較好發展。

2008年,“魔鬼張”又在蒼溪川北古玩城建魔鬼張根雕工作室,並在蒼溪落戶定居。

談起蒼溪,“魔鬼張”顯得很激動,“2000年左右我就經常來廣元一帶。在蒼溪,我創作了幾幅作品,深受當地人喜愛,之后便有很多人來聯系我。”“魔鬼張”說,小縣城的市場不大,一般根雕創作者不會選擇小縣城,但是他來到蒼溪后,感受到蒼溪人民的熱情和蒼溪人民對根雕的喜愛,這讓他感到意外又驚喜。於是,他便創作了10米長“蒼溪1800年歷史”雕畫,現展示在蒼溪國際大酒店內。

有人曾譏笑“魔鬼張”沒有掙到多少錢,“魔鬼張”笑著說:“我確實沒有掙到錢,但我搞創作從來就不是為了賺錢。”憑著對根雕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夢想,“魔鬼張”一心一意搞創作,他懂得“就地取材,盡物之美,得物之趣”。2017年,他的作品《馬鈴聲聲》入圍川滇文化交流展,獲優秀獎(雕塑類第一名),被四川省美術館收藏。同年,他參加了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在浙江省舉辦的根雕現場創作大賽,作品《夢之網》獲銅獎。2018年,他被蒼溪縣委授予“最美蒼溪工匠” 。2019年,他在蒼溪梨博園創作160米長“名宦廊”,主要展示蒼溪名人及名事。

作為藝術創作者,“魔鬼張”深知“藝術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擔負起傳播正能量的責任。他的作品大多都來自普通群眾的生產生活。“一件作品不在於原材料有多麼珍貴,在於其主題和思想。那些反映身邊百姓喜怒哀樂,記錄社會發展的根雕作品,更能為百姓所接受和喜歡。”他這樣說。

據統計,從2008年至今,他雕刻了上千件紅色題材、鄉風民俗、歷史名人等蒼溪本土文化作品,作品多數流傳在蒼溪民間收藏者手裡,這對蒼溪的文化傳承有著深遠的影響。近年來,為傳承、展示蒼溪文化脈絡,他還在不斷創作大型作品,正在把蒼溪所有的紅色人物、勞動模范、好人好事、英烈故事等陸續雕刻出來,計劃創作關於蒼溪民俗故事100幅雕畫、30米長關於濱江路的繁榮景象雕畫,在梨博園至紅軍渡位置長期展出。

“魔鬼張”正在以飽滿的熱情為蒼溪的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說:“我要用蒼溪的根創作更多的蒼溪故事。”(張雪)

(責編: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