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毒蜘蛛“黑寡婦” 竟被當作異寵在網上售賣
專家:賣家稱毒性小並不可信,電商平台有義務加強監管

日前,廈門海關截獲一隻活體間斑寇蛛(俗稱“黑寡婦”)的消息引發關注。據了解,“黑寡婦”系世界上毒性最大的蜘蛛之一,比響尾蛇的毒性都要強10倍以上。
記者調查發現,在淘寶平台上,竟有商家打著境外“黑寡婦”的噱頭,將其當作異寵販賣,且拿不出相關的檢驗檢疫証明。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表示,蜘蛛等帶毒性的昆虫並不適合作為寵物飼養,且境外“黑寡婦”還有可能造成外來物種入侵風險,“電商平台有義務加強對異寵買賣的監管,教育和提示消費者科學看待異寵貿易對物種保護、動物福利、人身安全、生態安全帶來的潛在風險。”
近年來
境外“黑寡婦”多次被攔截
11月7日,毒蜘蛛“黑寡婦”刷屏網絡。據廈門日報報道,廈門海關關員在對一批進口汽車集裝箱進行監管時,發現箱內有黑色活體蜘蛛,經廈門海關技術中心鑒定,其為間斑寇蛛(俗稱“黑寡婦”),是聞名世界的劇毒蜘蛛,比響尾蛇的毒性都要強10倍以上,雌蛛一生隻需交配一次,產卵高達5000粒。
公開資料顯示,間斑寇蛛是一種大型蜘蛛,身體為黑色,腹部有紅色斑點,由於雌蛛交配后立即咬死雄性配偶,因此民間稱其為“黑寡婦”。目前,“黑寡婦”蜘蛛在國外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國家,國內則主要分布於新疆和雲南等地。我國已知有兩種本地分布的寇蛛屬蜘蛛,即華美寇蛛和間斑寇蛛。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多地都曾發現並攔截下“黑寡婦”毒蜘蛛。如,2017年,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從一批非洲進口的光亮雜色豆木中截獲“黑寡婦”毒蜘蛛﹔同年8月,深圳鹽田檢驗檢疫局從一批美國進口的美洲白蠟木中截獲一隻“黑寡婦”毒蜘蛛。
“間斑寇蛛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旦在國內定居並大量繁殖,不僅可能影響我國生態系統的穩定,也會給所在地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告訴記者,間斑寇蛛在廈門沒有分布記錄,屬於外來物種,因而需要採取措施,防范物種入侵風險。
成都華希昆虫博物館館長趙力也表示,雖然我國已有“黑寡婦”中的兩種,但並不分布在廈門等地,對於境外的同類物種進入仍需嚴格控制。
網絡上
“黑寡婦”被當作異寵販賣
11月10日,記者在淘寶平台上查詢發現,有商家竟將“黑寡婦”當作異寵在販賣,且宣稱該品種屬於澳洲、老撾等境外物種。在一家專門售賣蜘蛛的網店,澳洲紅背黑寡婦、老撾黑寡婦、地中海黑寡婦、非洲橙巴布蜘蛛等蜘蛛品種均有在售。其中,澳洲紅背黑寡婦與老撾黑寡婦的單價在15∼250元,月銷量達91。
在買家留言裡,記者發現,大部分買家似乎並不清楚“黑寡婦”的危險,反而一再詢問“放手上有事嗎?新手能不能養?”“能不能放生?丟了沒事吧?”而賣家則稱,“老撾黑寡婦”是外來品種,由國內玩家繁殖培育,毒性很小,“幾乎沒有危險,毒性和蜜蜂一樣 ”,如果被咬,傷口會紅痛,但3天左右即消失﹔另一種“澳洲黑寡婦”實則是我國新疆本土繁殖的間斑寇蛛,新手也可以養。賣家還表示,正在售賣的“黑寡婦”屬於觀賞類寵物,“不用手去抓不可能被咬”,還沒收到顧客被咬的反饋。
該店鋪的客服告訴記者,店裡的蜘蛛會通過普通快遞包裝運輸,如果在運輸途中死亡,由賣家負責補發。而當記者詢問其是否有相關的檢驗檢疫証明時,該店鋪客服則表示沒有証明,蜘蛛均是自己繁育的。
專家:
“毒性很小”的說法並不可信
對此,趙力表示,賣家所售的“澳洲紅背黑寡婦”和“老撾黑寡婦”,從外表可以判斷為國內所沒有的物種。孫全輝也告訴記者,賣家“毒性很小”說法並不可信。“沒有証據表明多次繁殖與毒性降低之間存在關系。且若該蜘蛛確實來自境外,那麼即使是本土繁育的后代也是外來物種,因為它們的基因跟野外種群一致。”
孫全輝說,不少蜘蛛都有毒性,“黑寡婦”屬於神經毒,嚴重會致人死亡,即使不是瀕危物種,也不建議飼養。電商平台有義務加強對異寵買賣的監管,教育和提示消費者科學看待異寵貿易對物種保護、動物福利、人身安全、生態安全帶來的潛在風險。
11月13日,記者就有店鋪售賣境外“黑寡婦”一事聯系該平台官方客服。客服回應稱,產品屬於平台不允許銷售的違禁商品,“肯定是不能賣的。對於違禁商品,平台一直都是堅決嚴厲打擊,一旦發現會根據規則進行處罰。”
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從境外引進野生動物物種的,應當經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如果違反規定從境外引進野生動物,不但要沒收引進的野生動物,還要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羅夢婕 實習生 李雨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