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搶佔“智”高點 競逐“新賽道”

智能化,港口更“聰明”

本報記者 劉樂藝
2022年11月15日10: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10月29日,碧海藍天間,集裝箱鱗次櫛比,70多台智能運輸機器人自如穿行,42個自動化軌道橋次第排開、快速運轉……在天津港,人們對於碼頭的傳統印象正被顛覆,新技術正不斷驅動這座港口變得更“聰明”,向智慧港口轉型升級。

  智慧港口,是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港口運輸業務深度融合為核心,具有生產智能、管理智慧、保障有力等鮮明特征的現代港口運輸新業態。“其包含智慧調度、智慧物流、智慧決策、智慧監管及智能支撐保障等系統。”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羅本成介紹。

  近年來,智能化程度已成為衡量港口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搶佔“智”高點,競逐“新賽道”,中國各大港口緊抓數字經濟發展契機,積極推動智慧港口建設,引領全球港口智能化發展。

 

  引領數字浪潮 

  實現全流程自動化作業

  智慧港口建設在中國已推進多年。

  2017年1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開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的通知》,決定重點在港口智慧物流、危險貨物安全管理等方面,選取一批港口開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設,示范帶動中國港口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2019年11月,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對建設智慧港口提出更為細致的要求:加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研發與推廣應用,積極推進新一代自動化碼頭、堆場建設改造等。

  近幾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動化碼頭已成為中國智慧港口建設的重要標志。專家指出,相較於傳統碼頭,自動化碼頭可實現集裝箱裝卸、水平運輸等環節的全流程自動化作業。

  10月13日,伴隨“中遠海運天秤座”輪進港進行吊裝作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以下簡稱“C段碼頭”)的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准箱。從開工建設到完成100萬標准箱僅耗費33個月,這創造了全球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用時最短紀錄。

  在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的同時,作為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C段碼頭還以全新模式為世界港口智能化升級提供樣本。

  前推、側移、微調、鎖扣、定位……在C段碼頭智控中心,緊盯屏幕上的5G超高清視頻,遠程操作員馮旭熟練地控制著手中的操縱杆,為1公裡外的貨車裝卸集裝箱。僅用時75秒,一個集裝箱便裝卸完成。

  “剛來到C段碼頭時,我是又驚又喜。這裡不僅作業全部無人自動化,而且設備都是電力驅動。”馮旭告訴記者,“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司機,過去每天都要爬到幾十米的高空,在不足5平方米的駕駛室裡,一坐就是一天。現在,大家都在辦公室裡工作,操控難度和勞動強度都低了不少。”

  引領數字浪潮,發力新基建,由天津港集團、華為和中國移動聯合打造的“5G+智慧港口”項目在C段碼頭應用落地:自主搭建安全高效的5G專網與工業互聯網,實現對碼頭全要素的自動感知與分析﹔打造智能水平運輸管理系統,支撐全部生產設備的科學運營決策。

  現如今,C段碼頭的智能調度全部在智控中心完成。工作人員坐在操作台前,就可以實時開展集裝箱裝卸作業。“全新的智能管控系統可實現全局最優調度,碼頭作業全部實現無人自動化。”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公司總經理楊榮說。

  C段碼頭北側不遠處,兩台風機葉片緩緩轉動,為碼頭帶來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碼頭由‘風光儲荷一體化’系統實現綠電自主供應,成為全球首個100%使用綠色電能,且綠色電能100%自產自足的‘零碳’碼頭。”楊榮告訴記者,系統並網發電10個月,已供電2077萬千瓦時。

  “去年天津港大型自動化集裝箱裝卸設備佔比已達到35%,今年要達到60%以上,明年達到80%以上。”天津港集團董事長褚斌表示。

  過去幾年,浙江寧波舟山港也將智慧港口建設作為重要戰略任務,不斷提升港口自動化水平。2018年3月,建成了全國首個5G港口基站﹔2019年4月,舟山港實現5G+龍門吊遠程控制等創新應用試驗。隨著大型設備逐步遠程化、智能化作業,目前舟山港的自動化率已接近五成,整條作業鏈的運作效率提升了15%以上。

  上海港、廈門港、深圳港等港口在作業自動化、信息互聯共享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建成10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並有8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建,已建和在建規模均居世界首位。

  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消化吸收國外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已全面掌握了自動化碼頭設計建造、裝備制造、系統集成和運營管理全鏈條的關鍵技術,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記者了解到,中國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技術和標准現已走出國門,以色列海法港、阿聯酋阿布扎比哈裡發港二期等自動化碼頭,在總平面布置、裝卸工藝等方面均採用了中國的技術標准。

  堅持自主創新

  勇闖智慧港口“無人區”

  中國智慧港口建設跑出“加速度”,離不開相關創新團隊的艱苦攻關。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不久前,山東港口高級別專家張連鋼和團隊自主研發的全新智能管控系統,讓港口實現生產資源、計劃調度和作業控制的無縫銜接,第九次打破了自己保持的集裝箱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

  事實上,這些“世界紀錄”的誕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進入21世紀,中國港口在碼頭硬件方面較為領先,但在全自動、半自動化碼頭方面,還有待加強。2013年,青島港正式啟動自動化碼頭建設項目。身為技術骨干,時年53歲的張連鋼成為項目組長。

  自動化碼頭起源於歐洲,核心技術長期被少數國家所壟斷。為此,他曾帶領團隊到國外學習請教。“但對方不准我們下車,也不讓拍照。”張連鋼回憶,團隊成員隻能走馬觀花地遠望,考察交流沒有取到任何“真經”。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這種受制於人的遭遇,讓張連鋼下定決心:堅持自主創新,建設中國人自己的自動化碼頭!

  回到青島后,團隊成員立即著手搜集資料,想方設法惡補專業短板。“不到兩年時間,我們召開了3000多場技術分析會,形成了幾十萬字的分析報告,僅僅出入集裝箱卡車的閘口布局,就設計了40多稿。”項目組成員張衛對記者說。

  按照慣例,自動化碼頭從項目立項到建設完工至少需要8到10年。“這個速度不夠快,我們等不起。”張連鋼帶領團隊進行研發流程改造,使每名成員都承擔咨詢師、設計者、建設者等多重職責,統籌推進全流程工作。

  歷經3年半的拼搏,2017年5月,由團隊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的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正式投產運營,創造出多個全球“首創”。之后,張連鋼又帶領團隊推出自主研發的“氫+5G”“全球首創機器視覺+自動化技術”等多項創新成果。

  “我們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應該樹起‘中國樣本’。這是我作為一個港口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張連鋼說。

  除了自動化碼頭,在青島港的長期推進下,智慧港口建設成果在這片創新沃土遍地開花。青島港前港分公司干散貨碼頭的智能化改造,背后同樣有一個勇於擔當的團隊——偉麗創新團隊。

  據了解,青島港前港干散貨碼頭於1993年投入運行,主要從事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干散貨的裝卸。隨著時間推移,設備逐漸步入“老年期”,這為碼頭安全運營帶來較大壓力。

  2020年3月,依托山東港口一體化平台和技術優勢,前港分公司決定對自家“老碼頭”進行智能化改造,組建干散貨智慧綠色碼頭項目團隊,前港分公司安全環保科技部副經理趙偉麗被任命為項目帶頭人。

  “國際上干散貨碼頭僅有單種機器的智能化探索,而我們直接將目標定在全部設備的智能化升級。”趙偉麗告訴記者,改造工作不僅缺乏先例可循,由於許多設備的電控系統是幾十年前的,團隊想摸清它們的控制線路也格外困難。

  但現實困境沒有讓創新團隊退縮,反倒激發了他們“不服輸、不認輸”的性格,決心勇闖智慧港口“無人區”。在52台大型設備、140余台流動機械、200多條皮帶流程組成的生產系統中,團隊成員將現場視作“戰場”,背著20多公斤的測試設備爬上16層樓高的卸船機,在不足3平方米的駕駛室內逐一校驗控制器觸點,在65公裡長的皮帶流程中反復調試。

  經過兩年半的不懈努力,他們最終梳理電氣線路1000多條,攻克行業難題600余項,給老舊設備裝上了“智慧芯”。據介紹,升級后的碼頭,平均能耗率降低10%,人員配置壓縮15%,消除290余項安全隱患。

  “與集裝箱自動化碼頭不同,我們是老舊碼頭的改造,具有很強的可復制性,這對於國內的干散貨碼頭來說更有參考價值。”趙偉麗介紹,下一步,團隊將在實踐中繼續改進優化設備設施,努力提升港口的智能化水平。

  逐夢未來“智港”

  高質量發展前景可期

  “以科技賦能港口智慧,讓港口像人一樣會思考、會決策,合理配置和調度港口資源,使港口運營更可靠、更高效、更綠色、更智能,這是各大港口不懈追求的最終目標。”羅本成指出,當前,各地智慧港口落地進程正在加快。

  伴隨相關指導性文件的發布,中國智慧港口高質量發展前景可期。

  2021年,交通運輸部印發《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建設港口智慧物流服務平台。開展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推進電子單証、業務在線辦理、危險品全鏈條監管、全程物流可視化等。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推進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廈門港、深圳港、廣州港等港口既有集裝箱碼頭智能化改造。建設深圳海星、廣州南沙四期、欽州等新一代自動化碼頭。在“洋山港區—東海大橋—臨港物流園區”開展集疏運自動駕駛試點。

  與此同時,多地相繼出台方案規劃,逐夢未來“智港”。

  《江蘇省智慧港口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年)》明確,到2025年,全省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港口重點生產作業環節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全覆蓋,危險貨物碼頭安全生產實現100%數字化管理,對外開放港口疫情防控實現100%數字化管控,港口綠色低碳發展實現100%數字化治理。

  河南省著力打造平安、綠色、智能內河港口,提出加快推進信息化等新技術應用,推動數字航道建設,促進船型標准化,通過服務、管理等多維度模式創新,提升安全保障和服務能力。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推進智慧港口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行業“創新連接器”至關重要。

  2022年8月18日,天津港集團聯合華為、多家科研院校與行業頭部企業成立“智慧港口全球創新實驗室”,打造從“技術攻關”到“應用落地驗証”及“商業價值”產學研用的完整閉環,推動港口產業數字化創新。

  “實驗室的成立,將帶來更開闊的視野、超前的思路和領先的技術。”天津港集團副總裁楊杰敏說,未來,天津港將與更多科研院校、行業機構交流合作,構建產學研用生態體系,打造港口科技創新高地。

  智慧港口的出現,對海關監管也提出了“快速驗放、順勢監管”的現實要求。福州海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牽引作用,推出智慧監管平台,助力港口碼頭高效運轉。

  “我們依靠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存儲技術的應用,在數據流中將內貿、外貿貨物分隔,實現了電子圍網管好貨物。”福州海關監管處副處長童冰星解釋說,海關人員點擊平台全景畫面中的船舶、集裝箱等監管對象,即可查看詳細信息,並可以隨時切換至實際監控畫面,進行數據信息校驗。

  “有了智慧監管平台,我們可以靈活安排內外貿貨物的堆放、吊裝,港內接駁車輛作業時間平均降低25%,外貿企業的物流成本每櫃可以節省400元。”福州港江陰港區碼頭公司負責人庄興強說。

  “無論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門還是港口企業,都要全面客觀評估智慧港口建設條件,理清發展思路與路徑,找准著力點。”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此前建議,面向未來,各地應做好智慧港口的概念設計,從空間性、技術性、社會性、生態性等維度謀劃好智慧港口的發展框架。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