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30小時、1元錢、340萬人次的“雲端”刷屏

廣東舞劇《醒·獅》來川“破圈記”

2022年07月29日07:3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廣東舞劇《醒·獅》來川“破圈記”

  “疫情之下,演出行業需要的是抱團取暖、同舟共濟,支持《醒·獅》!”“不能讓別人白來,要帶更多好戲來成都喲。”7月21日,一張張《醒·獅》海報刷屏了朋友圈,在四川網友的“扎起”下,來蓉參加全國優秀舞劇邀請展演的廣州歌舞劇院舞劇《醒·獅》,當晚在四川大劇院無觀眾演出,為四川帶來了一場特殊的雲上直播。

  7月19日晚,《醒·獅》團隊接到通知,因成都突發疫情,7月20日、21日兩場線下演出被取消。但令大家意外的是,短短30小時,舞劇《醒·獅》“破圈”,全國340萬人次觀看,140萬雲端網友點贊,還有5.38萬余條轉發和評論,相關話題登上全國微博高位熱搜。“雲端”《醒·獅》成為一個戲劇圈內令人矚目的現象級事件,而這場舞劇的票價僅售1元。

  1塊錢,演不演?

  100多年前的鴉片戰爭中,有兩位少年,面對愛恨情仇、國家大義,由分而合,不屈不撓。《醒·獅》以“醒”為神、以“獅”為形,是中國第一部以國家非遺項目“廣東醒獅”為主題的大型舞劇。這部戲曾摘得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在豆瓣斬獲8.9高分,其舞蹈語匯萃取了大量嶺南文化。

  2018年《醒·獅》首演以來,已在全國巡演了100多場,甚至還有粉絲全國追劇最多已達到20刷,但《醒·獅》並沒來過成都,因此其成都站展演令不少觀眾都很期待。

  也正是為了不辜負大家的熱情和期待,7月17日,廣州歌舞劇院院長、舞劇《醒·獅》藝術總監、總導演史前進帶著88人團隊一到成都,就緊鑼密鼓展開兩天兩夜的裝台和聯排。不料,7月19日晚,團隊在彩排后接到最新防疫要求,為確保觀眾安全,劇院需要關閉,這意味著第二天的演出,觀眾不能入場。遺憾之余,四川大劇院總經理劉傳給團隊提出新嘗試:“能否進行線上演出呢?”這種形式對團隊來說並不陌生,但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版權若是通過直播流出,對演出經營者后期巡演來說,是一種直接票房損失。史前進沒有過多猶豫,他覺得這是一種值得探索的新模式,於是和劉傳一拍即合:“不想讓觀眾失望,那就線上演吧!”

  接下來是具體細節。劉傳一直認為,文化是用來惠民的,但同樣也是有尊嚴的,於是他沒有選擇過高的線上觀演價格,也沒有讓演出完全免費,最終“拍板”決定收取象征性的1元門票,讓大家進入演出直播間。“這是從0到1的一個抉擇,1元也代表著我們四川演藝人、廣州歌舞劇院對演出、對觀眾的一心一意。”劉傳說道,越來越多的演出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未來四川大劇院也會根據劇目的具體情況,開啟雲端劇場,邀大家線上欣賞國家級優秀作品。

  7月20日下午4點,團隊決定線上直播。至此,原本舞台下1479個觀眾座位,變成無盡的虛擬網絡空間。也正是這1元錢,成了此后《醒·獅》破圈的關鍵元素之一。

  30小時,誰在接力?

  7月21日一大早,四川人藝工作人員孟意鳴醒來就被岳母問道:“有個《醒·獅》可以1塊錢看直播,你曉得不?”他一看朋友圈,他的家族群、小區業主群也因為《醒·獅》活躍起來,自己親戚都比自己轉發還快10分鐘。

  而另一邊,四川大劇院工作人員郝好也突然接到來自朋友圈長輩的叮囑:“不能讓人家白來,希望以后他們帶更多好劇來成都喲!”

  配上《醒·獅》的演出預約海報,其中轉發最多的文案是:“廣州歌舞劇院的《醒·獅》,原本在四川大劇院上演,但因為疫情最終還是取消了。不過劇組人也來了,台也搭了,最終決定今晚7點半繼續演出,線上直播,門票1元,疫情之下大家都太不容易了。”

  在四川人民劇院工作人員龔奕丹看來,“《醒·獅》朋友圈轉發語看起來平平無奇,只是介紹直播的來龍去脈,實際上達到了大眾心理的共情作用。劇組抵達成都,完成裝台,無論演出是否進行,成本已經花出去了。而主辦方和劇組最終選擇轉戰線上,堅持完成演出,以公益性的低票價向大眾放送。這件事就好像劇本一樣,有高低起伏,還帶有一定的英雄主義色彩。”

  當然這條文案,在舞劇《醒·獅》編導錢鑫看來,顯得有點“悲情色彩”了。但正是這條文案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如今已經找不到這條文案最初的編輯者,但不少人抱著一種“1塊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心態,為《醒·獅》在朋友圈搖旗吶喊,形成一種“刷屏”之勢。

  巴蜀笑星鐘燕平在朋友圈裡轉發支持《醒·獅》:“疫情當前,演出不易,既來成都,理當支持!”獲得不少人點贊,她代表著一群不拆台、講義氣、要“扎起”的四川人。

  有的轉發源自同行的欣賞,四川師范大學舞蹈教師袁媛說,這部戲是業內有口皆碑的優質作品,對舞蹈的熱愛和堅守,讓我們彼此之間有種力量和默契。還有行業不易的共情,來自宜賓的文化工作者朱為說,希望在疫情下同行們一起相互支持前行,抱團取暖,切磋學習。

  當然,更多的還是粉絲的支持,讓四川刷屏變成多地刷屏。《醒·獅》全國巡演百場一直保持著高票房,擁有一批忠實粉絲,成都戲劇愛好者劉澈在《醒·獅》一確定檔期就買了票,無奈遇上兩次延期。“然而這一次,團方和四川大劇院決定對著空曠的劇場做一次現場直播,讓我們一起在直播裡,看小獅子代替我們檢票入場。”

  大規模的轉發從朋友圈“燃”到微博,青年作家桑格格,香港金像獎董事局成員陳嘉上等都爭相轉發,最終令戲劇人都沒有想到,不到兩天時間,舞劇《醒·獅》線上“破圈”了。

  340萬人次,欠門票了嗎?

  7月21日演出前,團隊經過了一天的直播聯排,努力調試好機位、字幕、鏡頭等細節,與直播團隊深度溝通,准備以最好的精氣神迎接直播。開演前不到半小時,《醒·獅》預約頁面的關注數已經接近100萬,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龍少飾演者依力凡覺得很振奮,隨之而來的就是壓力。因為日常演出,舞台與觀眾席較遠,現場直播演出,攝像機與演員可以說是零距離。“這對我們的戲劇表演及張力就更有要求了。開演前,史團還跟我們說,面對全網的關注,希望大家能夠頂住壓力,照常發揮。”

  7點20分,一頭紅色小獅子可愛地搖著頭,口裡叼著《醒·獅》的演出節目單,興致勃勃地來到劇場門口,路過核酸檢測點,走向劇場。當晚7點30分,跟著小獅子的步伐,網友們來到《醒·獅》舞台幕布前,開啟線上觀演。

  對於帶領線上觀眾掃場所碼、取票步入劇院現場的“小獅子”,網友“何某Wing”笑道,“很有進場儀式感啊!哈哈哈!”“好心動那個獅子手偶!”網友“靜媛emily”也認為,“獅子手偶帶領入場,有種VR看劇的感覺。”

  線上觀劇,屏幕兩隔,卻絲毫不影響觀眾熱情。大幕開啟,《醒·獅》上演,隨著表演的持續進行,不斷有觀眾進入直播間。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醒獅,它象征著一種民族覺醒。”史前進介紹,舞劇中融入大量廣東本土文化,並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新性表達。演員為了學好《醒·獅》中的南拳,拜全國武術冠軍為師苦練3年。舞劇把故事背景放在三元裡,也是基於歷史上三元裡人民抗英斗爭的時代背景。舞劇中的黎家獅,與電影《黃飛鴻》中的佛山醒獅一脈相承。

  “我想不少人看完這部劇,會點燃和喚醒心中的武俠情懷。”錢鑫也是看著武俠劇長大的,他覺得這些記憶漸漸遠離了我們當下的生活,但依然動人。為了把舞蹈建立在扎實的傳統文化之上,編導們專門找來“武術拳譜”,開始南獅“習武”。

  截至演出結束,在線觀看人數已從晚上7點30分的166萬余人次飆升至340萬人次,不斷有觀眾點贊刷屏。隔著時空,廣東和全國的粉絲也在接力,表達著對《醒·獅》的支持,很多粉絲看完直播后說:“我們欠《醒·獅》一張現場觀演的門票。”“如果下次《醒·獅》到成都,我們一定要走進劇場,把掌聲獻給所有的演員,向他們表達最好的感謝。”

  聲音

  蝴蝶效應裡也有“必然性”

  最終,直播投入2萬元的《醒·獅》,收獲340萬人次的關注。7月21日《醒·獅》演出前,當代著名劇作家、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在朋友圈裡留言判斷:“預感會火。”

  在羅懷臻看來,《醒·獅》的“破圈”看似一場蝴蝶效應,但其實這部劇能成為一個現象、一個話題、一個轉折,其中也有這部劇本身的口碑、燃、青春的元素為基底,容易讓人“入戲”。更重要的是,它讓大家開始思考,線上演出是一種疫情下的權宜之計,還是應該積極地成為一種全媒體傳播的多樣化劇場方式,成為現代戲劇傳承的一部分。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馬長虹認為,四川大劇院此次推出的“1元線上觀舞劇”是一種“突破”。“線上也能感受到爆款演出帶來的心理的蹦迪。”今后人民群眾在精神和藝術上的追求會催生出更大的文化市場,《醒·獅》和《隻此青綠》的成功,正顯示出這種趨勢。新的業態總會出現,敢於在藍海中尋求創新與突破,無限靠近實踐,才能在天時地利人和中,讓如同《醒·獅》一樣的“多方共贏”成為常態。

  從舞蹈方面來看,四川省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車曉夏認為,《醒·獅》無論群舞部分還是獨舞部分,均充滿了較強的陽剛之氣。讓觀眾在感受藝術審美的同時,帶來強烈的思想震撼和視覺沖擊。再加上女主朱瑾慧的藝術感召力,以及明星效應,也為該劇的成功加分。(陳秋縈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