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走紅網絡 視頻作者希望“故事有美好結尾”

7月26日,B站UP主“衣戈猜想”上傳的短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刷爆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微博和各大短視頻平台。
這條一度排在B站全站第一,截稿前播放量超900萬、點贊超150萬、評論近3萬條的視頻,為什麼能激起大家的共鳴?當天下午,視頻作者唐浩接受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的採訪,講述幕后故事。
“二舅”是誰?
唐浩的視頻用11分鐘講述了自己二舅的故事,被不少網友稱為“現實積極版”《活著》。視頻裡,二舅幼時聰穎過人,因患病誤診落下殘疾,但輟學后的二舅沒有放棄,自學成為一名木工﹔青年時扛起家庭的責任,給親人制作新婚的所有家具,為養女買房耗盡半生積蓄﹔66歲時任勞任怨照顧88歲的母親。在村子裡,他是遠近聞名的能人,幫村民修理各式各樣的電器、玩具、勞動工具,清貧度日,一生未婚。
不少B站用戶感嘆,這個視頻自帶一種“冷峻的幽默感”,平淡的敘述,偶有的玩笑和打趣,配以幾乎不加修飾的鏡頭畫面,便足以動人落淚。有網友點贊“這是我今年看過最高級、最好的視頻”。“這部微縮的紀錄片,何嘗不是普通人的一生。”
生活中的二舅什麼樣?“有次無意間看到二舅的手機,裡面都是學習各種修理技能的小視頻。”唐浩介紹,二舅雖然身體上有殘疾,但學什麼都很快,腦袋靈、干活兒好,又樂於幫助村裡的老人修東西,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隻要村民有需要,一喊二舅,二舅就會上門幫忙。二舅走路稍慢,有時候村民等不及,就先出去干活兒﹔二舅到了,就在村民家把東西修好,又默默離開,也不收錢。
為表示感謝,村民會來到二舅家中,遇到二舅就把錢給他﹔如果遇不到,就把錢放在家裡,或捎帶一些自己剛收獲的蔬菜、瓜果、雞蛋。
作者是誰?
唐浩是一位90后,視頻突然走紅,自己完全沒想到。他平時發布的視頻,內容一般是冷門知識,偶爾也做做搞笑視頻和生活拍攝,已有百萬粉絲。“但這個視頻是個人化的,是我前段時間回老家剛好看了二舅,就想把他的故事記錄下來。”
因為二舅一直在身邊,所以小時候也沒覺得他特別厲害,長大后回村,聽親人們講起二舅都帶著尊敬,越來越覺得二舅身上有令人動容的、珍貴的特質。這次回鄉,他讓妻子拿著雲台拍攝,自己則花兩天時間寫了4800字的文案。他覺得二舅的實際生活更傳奇更精彩,可能是教歷史帶給他的習慣,為了讓視頻不煽情和過於夸張,他刪掉了不少細節,決定用比較克制的方式去表達。
說起視頻火爆原因,唐浩覺得和他的職業有關。作為一名從村裡走出去的北漂青年,唐浩有深深的鄉土情結。他曾經在北京某高中、新東方、猿輔導當過歷史老師,因為講課幽默風趣被學生喜愛,平時兼職UP主。因為長期和年輕人接觸,唐浩對年輕人的生活、語言表達非常了解,喜歡用平實生動的語言講課,“大道理大家不喜歡聽。資料要挖得深,最后還要講得淺、講得透,讓年輕人聽明白,這可能是一種職業素養。”
作者期待的故事結尾是?
很多朋友看了二舅的視頻后,建議讓二舅去各大短視頻平台做直播。唐浩告訴記者,他替二舅婉拒了,他認為二舅不善言辭,突然暴露在媒體和聚光燈下,對老年人不太好。
唐浩說,二舅的故事短暫地治愈自己的精神內耗。“但人的精神內耗要徹底解決,我覺得歸根結底要靠自己。”正如視頻末尾,讓不少網友感動的那句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從二舅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品質就是好好生活,認真活著,庄敬自強。”唐浩說,他不會讓二舅去做直播,后續應該也不會有類似的更新,希望二舅能安安靜靜地生活在那個小山村,那就是這個故事最美好結尾。
□陳秋縈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