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推進誠信建設 釋放消費潛力(金台視線·關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④)

本報記者 孫立極
2022年07月04日07: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制圖:張芳曼

  中辦、國辦今年3月印發《關於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提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供需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堅實基礎,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國民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進一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振信用消費信心?讀者和專家結合自身經歷,提出了意見建議。

  虛假宣傳利用網絡平台生出新套路,針對老年群體的養老詐騙成投訴熱點

  “房屋漏水面積不到兩平方米,維修花了上萬元!”近日,福建讀者陳先生來信講述他受騙的經歷。今年5月,他在某短視頻平台上看到“專業堵漏”的廣告,留下電話號碼后不久就有人上門檢測。“師傅說他們採用鑽孔高壓注入膠水方式堵漏,膠水每斤150元、涂料每斤560元。我問大概需要多少錢,工人說要看情況。結果注完膠后說,共用55斤膠水、12斤涂料,讓我付1.5萬元。而且還沒有協議,只是口頭承諾保修10年。”陳先生說。

  無獨有偶,讀者楊女士也遭遇了類似經歷:“成本幾毛錢的膠水卻要價每斤100元,補前告訴我需要4斤左右,補完卻說用了136斤。”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她提供的線索,發現兩名施工人員均為利辛縣舊城鎮某村居民,常年在外,並沒有相應資質。他們利用網絡平台發布虛假宣傳,與消費者單線聯系入戶施工,隻有口頭承諾,沒有文字協議,使消費者維權難度增加。

  近年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針對群眾投訴較多的虛假宣傳、違法廣告等行為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案件。比如有的夸大其詞,江西省吉安市某公司稱其商鋪“即買即收租”“每年按總房款的8%至10%穩定回報業主”﹔有的虛假宣傳,黑龍江一家公司宣稱其儀器為“脂肪雕刻儀”,“有射頻加熱技術,每秒400萬次能量交換,瞬間使脂肪層升溫到70攝氏度”。查處這些典型案例對違法違規廣告行為起到了警示作用。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一些詐騙團伙盯上了老年群體。“老年人手中持有的資產較多,但是防范辨識能力比較弱,近年來,針對老年群體的各類詐騙犯罪時有耳聞。”江蘇讀者徐培華表示。

  據湖北省檢察院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提示,針對老年人的詐騙行為,有虛假養老服務,騙子利用提供床位、上門照顧等形式誘騙老年人簽訂合同、繳納費用,其實服務根本不存在﹔有虛假投資理財,以贈送米、蛋等小禮品引導老年人下載所謂理財APP,再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老人把錢充進APP后,就再也取不出來了﹔有虛假養老產品,號稱“有奇效”的保健品,實則夸大功效,有的還是假冒偽劣產品﹔有虛假“以房養老”,騙子將房產以高息抵押給貸款公司變現后卷款跑路,讓老人錢房兩空等。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6件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曹某銘集資詐騙案”是其中一例。幾年前曹某銘設立江蘇愛晚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系列公司,以提供居家養老服務、進行藝術品投資等“老齡產業”為幌子進行虛假宣傳。他們選在公園、菜市場等老年人經常活動的區域,通過發放小禮品等形式吸引老人,以高回報為誘餌,誘導老人通過簽訂“居家服務合同”“藝術品交易合同”等方式參與集資。公司成立5年多,累計向11萬余人吸收資金132.07億余元。最后曹某銘攜款潛逃,給參與人造成巨大財產損失。

  欺詐行為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加大社會交易成本,影響消費市場信心

  除了經濟損失,欺詐行為還可能危及受害者健康安全。遼寧的黃先生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投訴,家裡老人聽到廣告說某降糖膠囊能治療糖尿病,便打電話花7960元買了幾個療程。“幾十元的藥賣到上千元不說,老人吃了幾天,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我們一查才知道這是處方藥,怎麼能隨便賣給老人?”黃先生非常氣憤。

  在網絡新經濟業態中,線上培訓因為不受時空限制,發展迅速。一些線上培訓的失信行為不僅損害消費者利益,更影響人們對新業態的信心。讀者蔡女士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投訴,去年12月她付21800元報了杭州某公司的電商培訓課程,“銷售人員說可以協助我在跨境電商平台上開網店。我交不起學費,銷售人員說可用信用卡或網絡貸款,網店運營三四個月就可以月入數千元,很快就能回本。”蔡女士聽后發現課程其實是該電商平台的免費教程,要求退費,卻被拒絕。到現在蔡女士的網店運營5個多月了,月收入隻有100多元。蔡女士說,這次教訓讓她對網上培訓心有余悸:“不會再參加了,一定會非常謹慎。”

  預付式消費是當前較為常見的交易模式,但有的商家無故拖延、拒絕為消費者合理退費,或出現商家違約“跑路”。北京讀者梁女士來信反映,她在醫院產檢時聽說一個家政中介公司口碑不錯,預交了4萬多元的家政服務費。不料,公司老板“跑路”了。后來她換了個家政公司,提前交了半年的錢,不久聽說這家公司要不行了,嚇得她趕緊申請了退款。“我沒再敢用家政育兒嫂了。可我們得上班,老人獨自帶孩子真是太累了。”梁女士說。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說,誠信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重要保障。一個缺乏誠信的市場,會極大挫傷交易雙方的交易意願,加大社會交易成本,降低市場投資的積極性,增加監管的難度。

  重點抓好典型案例,嚴厲打擊欺詐行為,構建信用網絡體系,推進信用工程建設

  “現在很多典型案件,社會影響很大,如果消費者追訴無門,長期得不到賠償,會極大影響行業的后續發展。”何哲認為,打造誠信環境,一方面要重點抓好典型案例,加大對違信失約的懲處,另一方面要在一些重點領域推進“信用+”工程,提升行業誠信水平,依法依規統籌推進信用工程建設。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近日將10家未按約定退還消費者預付款的企業及主要負責人推送至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公示。如今,在深圳信用網輸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就可以查到賽依爾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被標注的“監管信息”,如“2022年2月開始,南山區消委會陸續接到消費者對深圳賽依爾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的投訴22宗,涉及金額108.5萬余元。消費者反映該企業存在無法提供線下教學服務、合理退費請求遭拒、無法與商家取得聯系等問題”。這是深圳市消委會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全方位信用監督機制的重要舉措之一。除信息公開推送外,他們還將支持消費者對這家失信企業提起訴訟。

  近日,某影視演員廣告代言涉嫌違反廣告法有關規定,被罰沒所得並罰款722.12萬元的新聞備受關注。四川讀者何勇海說,以往明星代言違規,頂多就是罰款,但這次還依法要求三年內不得為廣告代言,懲戒效力更強,“要讓代言違法廣告得不償失,明星代言時才能始終保持對法律的敬畏”。

  2021年9月正式實施的《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明確了在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和公平競爭等領域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社會危害較大的將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截至今年3月,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已將700多個市場主體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向社會公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還曝光了典型案例,通過震懾不法行為,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與此同時,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日見成效,一些企業也步入自我督促、誠信經營的良性軌道。北京企業評價協會副理事長劉光麗介紹,近年來,推進誠信企業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2017年,北京企業評價協會相繼聯合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協會、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協會、北京信息化協會、北京市電力行業協會、北京清潔行業協會等17家行業協會推出了行業企業信用評價。截至2022年5月底,已累計向社會公示42批共604家信用A級企業。2020年7月,北京企業評價協會牽頭制定的《北京市誠信創建企業認定規范》正式實施。如今,信用評價企業等信息已在“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及“信用中國(北京)”公示,在家具行業、建筑行業等企業招投標中,一些信用指標可獲得加分或同類優先等優待,企業參與信用建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家政等行業的“信用+”工程也在持續推進中。商務部2020年推出“家政信用查”手機APP,歸集家政服務員的身份、犯罪記錄、健康體檢狀況、培訓和就業等信息,經家政服務員授權,消費者可依法查詢上述信息。目前家政服務業信用體系建設在全國各地推進落實。以重慶為例,截至今年5月,重慶已有475家經核查的家政企業注冊了商務部家政服務業信息管理系統,其中467家完成企業信用信息上報,累計上報家政服務人員61442人。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何哲建議,打造信用消費環境,要堅持以法治為根本,以監管為帶動,以典型案件為警示,加強司法查處力度,大力推進誠信建設,讓誠實守信蔚然成風。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4日 10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