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報告發現人們的心理健康期待值高、自評分低

您“誤判”自身心理健康了嗎?

2022年04月01日08: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本報北京電  (陳得)“我是不是心理出現問題了?”不少人在深夜抑郁、不開心時,都發出過這樣的靈魂拷問。近日,丁香醫生發布的《2022國民健康洞察報告》(簡稱為《報告》)指出,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其實是多慮了。

  相比前兩年公眾將健康單一地理解為“身體健康”和“不生病”不同,《報告》發現,2021年人們看待健康的方式愈加成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被視為同等重要。

  《報告》顯示,在各種健康困擾中,焦慮、抑郁等情緒困擾穩居第一,91%的受訪者在調查中自認為有心理問題,事實上,隻有30%的人確診,這表明公眾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焦慮情緒。《報告》發現,年齡越低的人,擔心自己有心理疾病的比例越高,在眾多自認為患有心理問題的人中,“00后”“95后”和“90后”位居前列。而工作時間比較長的人擔心患有各種心理問題的比例更高,可見高強度工作帶來的心理壓力對人們情緒影響較大,是人們“自我誤判”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上的焦慮,也反映在人們對自身的心理健康評價上。《報告》稱,人們的心理健康期待值高達8.38分,心理健康自評分卻隻有6.64分,而對社會心理健康的評價更是“不及格”,隻給出了5.75分。

  為什麼人們對自己的心理健康評價平平,卻又認為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在北京社會心理聯合會科普委員會副秘書長葉壯看來,當面對現實挑戰時,人們的心理會自然而然地激活一個“開關”,打開內心中一個叫做“優於平均效應”的機制,從而進行積極自我調適,將內心的感受合理化,於是就會產生這樣的心態——“我雖然挺難過,但已經好過了不少人,這樣看來,其實也還行”。

  為了促進身心健康,大多數人在積極採取行動直面心理困擾,努力緩解心理不適。從數據來看,74%的人會採取多種手段來自我調節,例如睡覺、鍛煉和通過溝通獲得親友的安慰。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群應對心理困擾的方式也較為多樣。男性更多選擇運動方式,而女性更熱衷於找人傾訴。“90后”更多通過睡覺、打游戲、找朋友傾訴等方式來排解郁悶。

  隨著心理服務在中國得到更廣泛的普及與認可,更多人開始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受訪者中近七成人體驗過心理測試、心理咨詢、心理課程等產品或服務,體現出人們在面對心理問題時,積極尋求改變的好心態。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