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 ,四川數字經濟如何“算”?

2022年02月18日08:01 | 來源:川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 ,四川數字經濟如何“算”?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地處西部的四川,為何成為“東數西算”工程布局的重點地區?四川的機遇又在哪?

  為何落子四川?

  平衡東西部算力失衡問題,四川有優勢更有基礎

  “國家有需要,四川有優勢也有基礎。”四川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布局四川是“水到渠成”。

  先看國家需要。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全國算力需求不斷攀升。但從全局來看,東部地區土地成本持續增加、用能負荷不斷趨緊,而西部地區在土地成本和能源供應上比較優勢突出。因此,必須從全國層面解決東西部之間日益突出的算力失衡問題。

  再看四川優勢。除開土地成本偏低,四川最突出的優勢,是清潔能源富集。近年來,借力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等契機,四川清潔能源產能再上新台階。目前,四川水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天然氣(頁岩氣)探明儲量和年產量均居全國第一,風能、太陽能的開發空間極為廣闊。

  以水電為例,2020年,水電裝機8082萬千瓦,水電發電量3514億千瓦時,位居全國首位。而數據存儲、傳輸等處理領域,則是用電強度極大的產業。

  在基礎方面,近年來,四川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自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以來,四川將數字經濟納入“5+1”現代工業體系重點打造。去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4012億元、同比增長約18%,高出GDP增速9.8個百分。

  “算、存、傳三個領域,四川都有優勢。”易華錄董事長林擁軍說。目前該公司已在雅安建設了800Pb的數據“數據湖”,大量來自上海、杭州等東部城市的訂單,已經落地於此。

  至去年底,全省建成5G基站超6.6萬、規模居西部第一。成都、綿陽、瀘州、眉山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同時,成都超算中心(一期)建成投運,在建數據中心總投資超千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累計注冊量達31.1億條、解析量21.2億次,注冊量與解析量均居全國前列。

  “在這個背景下,四川自然脫穎而出。”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說,產業基礎雄厚和人才優勢最為明顯的成渝,自然成為國家布局的重點區域。

  有哪些利好?

  不只是數字經濟,產業轉型和新基建也將迎風口

  按照國家布局,全國西部數據中心將主要負責處理后台加工、存儲備份等業務。那麼,這將給四川帶來哪些發展契機?

  “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機遇,也是加快推進新基建的機遇。”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數字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看來,天府數據中心集群的設立和“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為四川數字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發展和新基建提速帶來了更大底氣。

  最先展現在數字經濟自身。

  “最近訂單一直在增加。”川內一家數據處理器也負責人介紹,自去年中央明確“東數西算”布局以來,公司已承接了數十單東部地區訂單。為了滿足業務需求,企業已計劃年內在雅安和涼山再增加10億元投資,以提升數字存儲等能力。

  這也對數字經濟上游提出了更高需求。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此前提出,要借助“東數西算”的契機,進一步提升優化“芯屏存感端”“大智網雲安”為支撐的數字核心產業新體系。

  其次,機遇還體現在其他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速上。

  隨著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四川也將有望成為創新技術的發源地、應用場景的“實驗田”。而這,則有望加速制造業、農業和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

  “比如,產業鏈的補鏈、強鏈和企業對接合作,過去都要靠人工調查、分析、研判,時間成本高、效率低。而借助大數據,最多幾分鐘就能解決問題。”四川省產業大數據應用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透露,預計今年全省將實施大數據技術改造項目6000個,總數位居全國前列。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王青則透露,測算顯示,算力指數平均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0.33%和0.18%。

  最后,新基建也借此提速。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劉小文介紹,以通信網絡為例,“十四五”期間,全省信息基礎設施累計投資1000億元,圍繞5G和千兆光纖“雙千兆”網絡,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建成5G基站25萬個,實現鄉鎮級以上區域和行政村普遍覆蓋,5G應用普及率達到60%。

  根據《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則提出,2025年,四川的創新基礎設施滿足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需要,初步建成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川觀新聞記者 王成棟 唐澤文)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