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樂山

研究制定《樂山市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方案》,啟動茫溪河流域攻堅四大專項行動,全域抓細抓實煙花爆竹管控工作……新年伊始,樂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抓早、抓實、抓快。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回望2021年,樂山市圍繞“十四五”開局起步,守衛藍天碧水青山,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新成效。這一年,全市生態環境狀況持續為“優”,居四川省第二。
堅定推進綠色轉型
樂山市切實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統籌全局謀劃綠色發展。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定《樂山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十二條措施》,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完成“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出台《樂山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推動冶金、陶瓷、化工等傳統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建立市域“兩高”項目雙控清單。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鼓勵新能源、新技術的運用,舉全市之力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全力打造以光伏全產業鏈為重點的“中國綠色硅谷”。持續推動落后產能依法依規退出,2021年組織實施13個節能節水技改項目,關停退出35戶磚瓦輪窯落后產能,淘汰落后產能12.6億匹。
圍繞產業與發展優服務。樂山市生態環境系統出台《關於支持樂山建成“中國綠色硅谷”十五條措施》,對重點項目“清單制+責任制”調度管理,強化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環境管理,審批環評項目243個。開展“生態+金融+科研”合作,獲得意向性融資額度100億元。
加強示范創建助推綠色轉型。積極推進生態經濟先行區建設,金口河區成功創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沐川縣“生態+”復合產業型案例入選四川省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
協同推進減污降碳
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五清”行動,涵養山清水秀良好自然生態。
綜合“治氣”。實施“減排、壓煤、抑塵、治車、控秸”五大工程,開展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三大專項整治行動,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深入推進《樂山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嚴控新建燃煤鍋爐項目,有序推進“煤改電、煤改氣”,2021年新增電能替代項目11個,共12台鍋爐67.19蒸噸,其中3個已完成改造驗收。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推進交通運輸電能替代。2021年,首次實現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樂山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76,優良率86%。
全域“治水”。堅持“治污水、消黑水、保飲用水”,持續攻堅茫溪河等小流域污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2021年,國省考核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
重拳“治土”。推進土壤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開展涉鎘等重金屬企業隱患排查、礦山礦企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專項整治“回頭看”、涉危行業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廢鉛蓄電池專項排查整治。全市生活垃圾環保發電、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及醫療廢物處理項目運行良好。2021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為100%,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可控。
做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移交樂山信訪案件全部辦結,通報典型案例整改工作有序推進。
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重慶市武隆、大足、長壽區生態環境局簽訂生態文明示范領域合作協議等,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再升級。
抓好生態保護與修復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落地實施。涵養生態本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科學規范開展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深化小水電清理。依法保護三江岸線資源,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建設美麗河湖。開展高質量國土綠化行動,推進森林質量精准提升示范項目,2021年完成營造林51.25萬畝、義務植樹280.3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60.98%,居全省第4位。
嚴格監管執法,健全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全市污染源信息“一張圖”“一套數”管理。全年辦結環境類信訪舉報365件,依法下達環境行政處罰決定279件。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為鳥類等生物提供了更多更舒適的棲息繁衍地。白鷺、遷徙來樂過冬的紅嘴鷗等鳥類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已成常態,呈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景觀圖。
展望未來,樂山市將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百姓生活高品質提升,讓樂山更加美麗宜人。(記者 張清)
來源:樂山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