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優勢互補 深化交流協作 攜手走出一條更加寬廣的校地合作新路
施小琳前往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調研並參加深化校地合作座談交流會 王建國李言榮王亞非曾勇出席

1月12日至13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施小琳前往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調研並參加深化校地合作座談交流會。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校長李言榮,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亞非、校長曾勇出席。
成都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長期保持著良好校地合作關系。近年來,四川大學與成都聚焦深化校地合作,重點推進前沿醫學研究中心、面向新經濟的技術交叉與轉化中心、開放型人文·自然博物館等重大項目,大力支持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實驗室等建設,為成都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能﹔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推進國家“芯火”雙創基地、電子信息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三醫+人工智能科技園”等重點項目,推動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和科技創新成果共享,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座談會上,施小琳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四川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長期以來對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表示感謝。她說,川大和電子科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名師薈萃、人才輩出。一直以來,學校充分依托自身智力、科技和人才優勢,與成都在人才培育、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等方面開展了深層次、全方位合作,為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施小琳說,當前,成都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加快打造區域經濟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國際門戶樞紐,推進校地深入合作潛力巨大、空間廣闊。希望雙方持續鞏固良好合作基礎,不斷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突出優勢互補、深化交流協作,走出一條更加寬廣的校地合作新路,推動城市發展,造福市民群眾。
施小琳說,站位新階段,希望聯手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合作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加快突破一批重大科技問題,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進一步增強創新策源功能。希望聯手推動產業能級提升,聚焦生物醫藥、新型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深入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更好集聚鏈主企業、公共平台、中介機構、產投基金和領軍人才,共同推動成都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希望聯手推動全國創新人才高地建設,聯合培養學科帶頭人、優秀創新團隊,合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打通政府與高校院所的人才流動渠道,鼓勵引導更多畢業生留蓉發展、更多教職工在蓉創業、更多創新成果在蓉轉化,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希望聯手推動城市現代治理水平提升,推動高校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城市核心功能支撐共促互進,構建完善超大城市疫情防控、交通出行、應急管理、生態環保等應用場景,共同推動成都實現敏捷治理、科學治理。
王建國表示,服務國家和地方戰略、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四川大學的重要職責使命。學校和成都交流合作歷史悠久、基礎良好、成效顯著。下一步,將始終圍繞“四個面向”、胸懷“國之大者”,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圍繞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和創新人才高地建設等重大戰略,與成都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智庫等領域深化合作,為四川和成都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亞非表示,電子科大扎根於成都、成長於成都。當前,學校正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搶抓戰略機遇,推動“雙一流”建設。下一步,將不斷發揮自身創新資源集聚優勢,與成都攜手推動高能級創新平台體系建設,助力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科技支撐。
會前,施小琳一行還前往兩校重點實驗室、科技成果展廳、校史館等地,詳細了解科技創新、學校發展歷程等情況。
市領導曹俊杰、張瑛、李雲,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書記劉任遠,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有關領導參加。(成都日報記者 張家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