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邛崍市郭山村特色民宿新場景 小村落變“打卡地”

2021年11月22日07:36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旅融合 小村落變身“打卡地”

  村民楊先蓮正在打掃親子套房的衛生

  楊婉齡(右)介紹民宿情況

  【聽聽群眾怎麼看】

  汽車緩緩駛過蜿蜒的綠道,搖下車窗,伴隨著陣陣清脆的鳥鳴聲,綠植的香氣扑面而來。在邛崍市孔明街道郭山村,3公裡的茶蘭綠道、環400余畝的茶田和白蘭花景觀帶讓這裡成為熱門“打卡地”,裝修簡潔現代的川西民居散落在道路兩側的田野中,與周邊的茶園、茂林渾然一體。

  昨日,記者來到邛崍市孔明街道郭山村,黃色的外牆加上層層疊疊的建筑群落,極具川西民居風格的民宿——椒蘭山房讓人眼前一亮。

  生活新模樣

  家門口多了致富路

  每天早上晨8點,楊先蓮准時來到椒蘭山房,開始一天的工作。“從來沒有想過,這麼大年紀了還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工作,比原來還增加了一倍的收入。”楊先蓮是郭山村的村民,她一邊麻利地拖著地一邊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我今年已經66歲了,但在這裡能接觸那麼多外面來的客人,工作也相對輕鬆,感覺心態是越活越年輕。”

  郭山村距邛崍主城區約10公裡,毗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平樂古鎮。境內遍植黃桷蘭,林木蔥郁,梯田阡陌縱橫,田園風光優美。雖然擁有良好的生態本底和資源,但過去郭山村村民大多以種茶為主業,楊先蓮也不例外,“我種了十幾年的茶葉,但茶期隻有半年,另外半年隻能閑在家中,沒有收入。”楊先蓮指著椒蘭山房門口的綠道說,自從綠道修起,椒蘭山房建起,生活大變樣了。

  “除了打掃衛生,我還能帶游客體驗採茶、纏花等項目,特別是在產茶的時候,過來體驗游玩的人很多。”楊先蓮說,自己的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5點半,其余的時間還能去管管家裡的茶葉,兩邊都能掙錢,不僅收入增加了,在民宿上班還能接觸到許多新鮮事物,讓自己也能與時俱進。

  產業新場景

  旅游經濟煥發活力

  “幸福崍道·旅游自行車高速”是邛崍市結合“天府綠道”工程打造的成都市首條封閉式自行車高速,全長約12.5公裡。騎上自行車,從邛窯考古遺址公園一路到平樂古鎮,沿途名勝古跡、大地景觀、鄉村美景盡收眼底,而這條路必將途經位於中段的郭山村。

  依托自行車高速,郭山村打造了茶蘭景區。3公裡的茶蘭綠道連接自行車高速,形成環400余畝茶田和白蘭花景觀帶,串連起線路上的特色景點和林盤聚落。

  穿漢服、投壺、飲椒柏酒、縫制香囊……在椒蘭山房,游客可以體驗豐富的漢文化。“纏花、香囊、團扇體驗都深受游客的歡迎和喜愛,特別是香囊,因為我們的香囊原料除了中草藥以外,還充分利用了當地特色的產業原料——花椒和黃椒蘭,除濕驅蚊的效果非常好,到這裡來的客人也總喜歡自己縫制體驗,或者買幾個回家送給親朋好友。”椒蘭山房項目負責人楊婉齡說,這項體驗產品的研發著重探索發揮當地產業的多樣價值,也實現了一定的經濟收益。

  【實事盤點】

  片區綜合開發

  探索拓展文創經濟價值

  行走在極具特色的白牆青瓦間,楊婉齡一邊走一邊向記者介紹,椒蘭山房一期由4個主題院落構成。二期疊院由椒蘭堂、獨棟套房、花食餐廳構成,主要針對以家庭為單位的度假旅居客群。

  據了解,椒蘭山房項目分為三期,目前一二期已順利運營,三期正在籌備中,該項目採用“政府引導+群眾主體+項目帶動+社會投入”的發展模式,由成都市崍嶺集團通過改造老舊民房院落及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游、民宿餐飲、研學體驗等新消費、新場景項目,同時引導村民以租賃模式參與民宿和文創項目開發。“截至目前,我們共接待游客15萬人次,日均接待300人左右。”楊婉齡說。

  通過椒蘭山房項目的引入打造,不僅帶動了周邊28戶農戶對自家院落、圍牆進行美化提升,同時加快了當地民宿和餐飲產業發展,探索拓展了當地產業的多種文創經濟價值。

  “椒蘭山房只是我們聚焦老舊片區有機更新進行產業植入的一個縮影,以片區綜合開發的運營理念,我們積極探索‘市屬國企+省屬國企+專業運營公司’的模式,后期運營專業市場化。”據邛崍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邛崍市共計包裝23個城市更新項目,涉及改造面積約9400畝,先后改造土地6400余畝,為重大功能項目引進和片區開發提供了堅實保障。

  【今后怎麼干】

  挖掘價值 植入場景

  千年古城蝶變新生

  “2021年,邛崍市持續推進謝巷子、善新巷棚戶區改造項目掃尾攻堅,全力推進迴瀾塔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新啟動實施大北街—興賢街特色街區打造項目及北部新中心五號地塊棚戶區改造項目。”邛崍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邛崍市將繼續堅持建新有舊、以文化城,挖掘片區歷史文化、人文要素、生態景觀價值,並植入科創空間、精品消費、文化展示等功能場景,引領消費,推動城市綠色高質量發展。

  同時,邛崍市以古城片區為承載提升城市歷史品位,推進大北街、興賢街、文脈巷等成片營造,催生文化型經濟,塑造出獨具臨邛遺風的古城名片,打造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片區綜合開發運營場景,實現千年古城價值提升和蝶變新生。

  (成都日報記者 李柯雨 熊一凡 魏麟瀟)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