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致力成為新時代現代化強市

在四川,也許每個人對“都江堰”三個字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她永遠是我們繞不開的情結——她是一個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浸潤天府大地﹔她是一座文化名城,每年吸引數以千萬計的游客“山水相逢”﹔她是一種精神圖騰——歷久彌新、膏腴全川、利濟巴蜀、造福於民……
在中國共產黨都江堰市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都江堰市委新一屆領導班子明確了新的行動綱領——未來五年,將奮力構建“五大新城”,精准推進“科學復興”,建成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文旅增長極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首善地,致力成為新時代現代化強市。
構建世界遺產山水文旅新城
今年國慶大假,貴州游客楊永友一家來到都江堰,除了游玩青城山-都江堰景區,還暢玩了成都融創文旅城,“不只是游山玩水,我們還很喜歡這裡的沉浸式體驗活動。”
坐擁世界級旅游資源,都江堰市游客年接待量已突破2600萬人次。此次黨代會提出“構建世界遺產山水文旅新城”,都江堰是基於何種考慮?
“大旅游時代的未來已來,我們要打響‘大遺產、大熊貓、大灌區’品牌,提升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供給和消費,走出一條以世界遺產賦能的文旅融合之路,形成‘引領全川、連接成渝、輻射全國’的進取之勢。”都江堰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建設世界精品旅游目的地,要堅持內容為王、文化賦能,有序開發山、水、道、熊貓文化等資源,建設世界文旅精品,到2026年,游客年接待量突破4000萬人次、人均消費突破3000元。
“力爭五年后,都江堰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旅游綜合收入突破600億元,建成成都文旅經濟發展核心區和巴蜀文旅走廊的創新策源地、重要增長極。”該負責人說。
構建生態優先宜居公園新城
深秋的午后,陽光照耀下,孩子們在綠地上蕩著秋千,大人們在圓弧形陽光房裡品茗聊天。“一年前,這裡還是4000余平方米的空閑地,現在這個城市小品變成了色彩絢麗、造型時尚的網紅打卡地。”生活在蓮花社區的張國斌臉上溢出笑容,“社區實施‘公園+’城市微更新后,大家多了一個游玩和享受時光的好地方。”
空氣優良天數達323天,森林覆蓋率60.28%……夯實公園城市本底,都江堰市成果斐然。此次黨代會上,該市又在新使命、新征程中“自我加壓”——“都江堰市的九河六堰、城山相依,是離市民最近的生態福祉和公共產品,我們要將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未來五年,都江堰市將構建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體系,肩負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成都平原核心水源涵養地特殊使命,建設城市與山水林田湖草冰生命共同體,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公園城市形態基本呈現、人城境業有機融合、生態產品價值有效實現,奮力擔當“兩山”理念轉化的城市先鋒,建成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首善地。
構建產業創新開放宜業新城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脊梁,是贏得發展主動的核心競爭力。都江堰市產業結構明晰,說起主導產業,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服務業”。未來五年,都江堰市將統籌發展先進生活性和生產性服務業,探索科學服務業,確保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0%以上,培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服務業品牌企業5家以上。
“讓城市‘有山有水有風景、有情有調有生活’,是我們的目標。”都江堰市委主要負責人說,將深入推進成都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建成“青城山景區+奧特萊斯購物公園”“融創文旅城+熊貓之都”“灌縣古城+旅游特色街區”三大主力商圈,打造一批創意手作、酒吧樂享、國風國潮等主題街區,發展首店經濟、名店經濟、流量經濟等“潮消費”。
都江堰市競跑綠色工業新賽道,積極引進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發展壯大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先進制造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力爭五年后,重回成都郊區新城榜首,努力挺進‘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前十。”該負責人說。
構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新城
今年10月23日,都江堰市19.2噸優質獼猴桃出口俄羅斯,成為今年都江堰獼猴桃出口最大一單。都江堰市獼猴桃協會會長晏志強說,通過此次出口,企業延長了營銷半徑,拓展了國際市場,將助力打造都江堰農產品優勢品牌。
“促進共同富裕,鄉村需要有效振興。我們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行穩致遠。”都江堰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加快創建國家級鄉村振興先進市,深入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深化農商文體旅融合發展,推進現代都市農業、智慧農業,提升鄉村旅游,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未來鄉村”。
同時,都江堰市將深入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建成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市、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示范市,成為成都共同富裕示范市。
構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
都江堰水利工程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蘊含著人類泛民生的治理智慧。那麼,都江堰市如何因勢利導,推進治理智能化、精細化和科學化?
“我們將為超大城市現代治理提供都江堰方案。”都江堰市委主要負責人介紹說,開創幸福美好生活,需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該市將深化名師名校培育工程,五年內新增成都市優質學校5所以上,名師數量達到1500人。同時,深化名院名科名醫培育工程,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到2026年,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4人以上。
對於市民關心的交通等問題,該負責人表示,該市未來五年將下決心解決一批群眾關注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建成青城大橋,加快都江堰快鐵站TOD 一體化開發和站前廣場建設,打通斷頭路,暢通市內交通“微循環”,有效解決潮汐式擁堵問題。
為了讓城市治理有精度、有力度、更有溫度,該市將通過強化城市體檢、打造“城市大腦”等舉措來打造智慧治理城市新標杆,建設安全韌性城市樣板。
專家觀點
湯繼強:青山古堰新,綠水今流激
“青山古堰新,綠水今流激。”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首席研究員湯繼強教授說,這句話是他對都江堰市黨代會《報告》最深刻的感受。都江堰因水而興,“科學復興”意味著都江堰曾經輝煌,昭示著今后要再創輝煌。“如何科學復興?就靠構建‘五大新城’來支撐。”他表示。
構建世界遺產山水文旅新城:都江堰有底氣,《報告》提到做強存量資源,同時打造“雲上都江堰”“數字青城山”等數字化文旅的增量資源。多層次多類別推進,最終支撐起“建設世界精品旅游目的地”這個五年目標,綱目清晰,目標明確。
構建生態優先宜居公園新城:把都江堰這個城市當成一個大的生態公園,有了“抬頭見景、推窗見綠、遠眺雪山的生活美學”,“‘雪山下公園城市’的都江堰表達”將更為生動。
構建產業創新開放宜業新城:創新需要青年,都江堰提出“要把青年放在城市發展的C位”,都江堰以青春之城匯集天下英才,以青年之才就能成就古堰復興。
構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新城:旅游藏富於民,都江堰“共同富裕”有內在基因。建設未來鄉村、活力鄉村、詩畫鄉村、水美鄉村是對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和現實闡述。
構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都江堰在全國文明城市的基礎上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新典范,以精神文明為城市底色,弘揚世界遺產名城的精氣神,這定會讓群眾享有真切的幸福美好生活。
“我相信,五年后的都江堰將會是一座大美、大善、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湯繼強說。(騰躍 篤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