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神十二”3名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

2021年09月18日08:33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神十二”3名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東風著陸場首次執行載人飛船搜索回收任務。

航天員

暫時無法跟家人歡度中秋

就在傳統佳節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順利返回東風著陸場,隨后乘機返回北京。不過,三名航天員並不能立即回家與家人團圓共度中秋,而是進入醫學隔離期,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醫學工程總體室助理研究員許文龍介紹說,返回地面后,三名航天員將進入醫學隔離和療養期,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和健康評估。專業的醫監醫保人員會幫助航天員通過運動、飲食和按摩、理療保健、藥浴、中醫藥調理等多種手段,重新適應地球重力環境和有菌環境,盡快恢復身體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醫療隔離和療養時間長達數周,所以三名航天員無法回家與家人共度即將到來的中秋節。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內駐留工作了3個月,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據許文龍介紹,航天員在軌駐留時間延長后,他們返回地球后的重力再適應時間也可能相應增加。此外,長期處於失重條件下,會導致頭面部出現一定程度的腫脹,腿部容積減少,人體肌肉質量也會有所下降,加上體液丟失,多數航天員飛行后體重會略有減輕,需要經過逐步調整和較長時間的醫療調養,身體各生理功能才會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三位航天員雖然無法跟家人歡度中秋,但他們的平安歸來就是帶給全國人民最好的中秋禮物。”許文龍說。

著陸場

東風著陸場具備三大優勢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搜索回收任務,是東風著陸場由備份著陸場變為主場后,執行的首次航天員搜救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介紹說,與四子王旗著陸場相比,東風著陸場至少具備三大優勢。

一是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滿足各任務段的搜救任務需求。卞韓城說,依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設東風著陸場,部署一支搜救力量,就可在發射、運行、返回各個任務段執行多樣化搜救任務,不僅可以搜救飛船回收艙,還可以搜索火箭殘骸和完成航天員應急搜救任務常態化值守。

二是東風著陸場建設維持費用低,搜救能力強。可以依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人力資源和測控、通信、氣象、醫療、運輸與后勤保障等設施設備,以規模有限的專業搜救力量為主,隨時可組成功能體系完備、專業門類齊全的搜救隊伍,能更好地統籌利用資源,既可降低著陸場建設和維持費用,又可保持強大搜救能力。

三是可帶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東風著陸場位於戈壁沙漠,這裡人煙稀少,草場和耕地很少,暫無大規模經濟建設規劃,著陸場不僅不會影響地方原有的經濟建設,還可通過發展航天旅游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卞韓城介紹,為了圓滿完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搜索任務,迎接凱旋的3名航天員,東風著陸場系統作了全面細致的准備:

一是組織了技術條件建設,先后組織搜索、導航、通信和基礎設施建設等20余項技術改造。二是完成搜救方案設計。為了以最高的標准,最可靠、最安全、最溫暖的方式迎接航天員,圍繞“天上怎麼飛、地面怎麼控、我們怎麼搜”開展搜救方案設計,提出了“跟蹤測量立體連續、落點預報快速准確、搜索救援艙落人到”的任務目標。三是開展搜救戰法推演。通過空中和地面的反復勘察,將不同地貌與雨、雪、風、沙、塵等天氣現象和白、晝不同時段結合,形成搜救任務可能遇到的異常情況矩陣,確定了6大類30余項可能影響搜救任務實施的關鍵異常情況。四是分階段組織了訓練演練。備戰期間組織了9次動用直升機的搜救訓練﹔返回段任務准備期間,組織了2次直升機分隊空中通信聯調、2次空地協同搜救訓練、4次全系統全流程綜合演練。

東風著陸場位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部,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有戈壁、沙漠、山地、鹽鹼地、梭梭林地、濕地、水域等地形地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著陸,開啟了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

此前,東風著陸場曾兩次執行航天器返回任務:2016年6月26日,我國首次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啟用東風著陸場,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在此返回﹔2020年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返回艙

搜救任務克服了四大困難

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此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介紹說,這次搜救任務克服了四個比較大的困難。

一是任務直接准備時間短。空間站階段的載人飛行任務,飛船一直靠泊在空間站上,要到決策返回前的幾天,才最終計算飛船返回軌道和返回瞄准點,留給著陸場系統的任務直接准備時間非常短。搜救人員必須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完成所有的搜救前准備工作。

二是需要應對的返回模式多。一般情況下,飛船主要採取升力控制式返回模式,但也可能根據飛船狀態臨機決策,啟用自旋彈道式返回模式,造成落點出現較大范圍偏差。此外,還存在提前返回、推遲返回等多種返回模式,針對各種可能的返回模式,著陸場系統都要做好准備。

三是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多。飛船有可能著陸於著陸區以外的異常地域,如山地、沙漠、鹽鹼地、梭梭林地、水域等。搜救過程中有可能遭遇異常天氣現象,如大風、沙塵等。返回艙著陸后,有可能出現主傘拖拽返回艙高速滑行、返回艙艙門打不開等工程異常,需要把各種異常情況想周全,並拿出應對措施,反復演練。

四是著陸現場救援要求高。經過3個月在軌飛行后,航天員返回地面要重新適應地球重力環境。特別是在返回著陸最初的幾個小時,要幫助航天員進行地面重力再適應,防止出現立位耐力下降無法站立和暈厥等症狀。

卞韓城介紹說,為圓滿完成這次搜救任務,著陸場系統組建一支直升機搜救分隊、一支搭載傘降隊員的固定翼飛機搜救分隊、一支地面搜救分隊,著陸區以外周邊3旗3縣1市地方政府准備了近20支搜救預備隊﹔組建了專業的航天員醫監醫保醫療救護團隊,建設了以直升機、車輛為載體的醫監醫保醫療救護平台,設計了艙內、艙旁、載體內醫監醫保流程,演練了艙內防航天員跌落方案,訓練了艙外搬運航天員動作,准備了大風和沙塵環境救援保護措施等。

為應對異常情況,參加搜救的直升機上加裝了大功率探照燈,具備夜間搜索的能力﹔直升機上加裝電動絞車,在直升機無法降落地域可將救援人員施放至地面﹔地面搜救隊裝備了履帶式全地形車、配備輪式全地形車,具備了全地域搜救能力。著陸場系統還組建水域救援隊,具備水面、水下搜索和救援能力等。 本組文並圖/新華社

現場

警戒線外圍人群拍照 記錄珍貴歷史瞬間

17日13時20分左右,返回艙在空中打開降落傘,徐徐下降。紅白相間的降落傘吊挂著黑褐色的返回艙,在空中劃出一道斜線,伴隨著濺起的一股塵土,平安降落在戈壁上。

返回艙艙門打開,醫監醫保人員上前與航天員交流。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出艙后表情輕鬆,揮手向大家致意。

隨后,工作人員將三位航天員送到直升機上,工作人員在直升機側面站成一排,手拉橫幅,每一位航天員經過時人群就會高喊“歡迎航天英雄回家過中秋”。

返回艙著陸不久,額濟納旗邊境派出所民警和搜救隊員迅速在周圍拉起警戒線。警戒線外圍的人紛紛拍照留念,記錄這一珍貴的歷史瞬間。

從距離飛船預計落地時間前一兩個小時開始,早已部署在著陸場的地面工作人員就時不時望望天空,根據紅旗判斷風向,推測返回艙降落軌跡。

接收到返回艙著陸消息后,著陸場地面工作人員開車從四面八方趕往著陸地點,戈壁灘上揚起一道道塵土。記者耳畔傳來“隆隆”聲,隻見數架直升機在天空盤旋。

神舟十二號返回艙降落在戈壁之上。額濟納旗邊境管理大隊賽漢陶來邊境派出所所長包建超說:“這裡地勢平坦開闊,人煙稀少,植被低矮稀疏,有利於返回艙著陸。”

神舟飛船在戈壁中著陸,面臨一些挑戰。“幾個月前我的車陷到沙坑裡,當時沒帶鐵鍬,也沒有信號,隻能用手刨。”包建超說,戈壁之中很難辨別方向,為適應戈壁情況,他們已進行多次實戰演練。

額濟納旗邊境派出所民警主要負責東風著陸場外圍安保封控和人員疏散工作,並協助搜索神舟十二號返回艙附件。民警提前在著陸區內群眾相對集中地段、礦點、施工點、臨時居住點等地安排警力,配合開展群眾轉移疏散。

牧民嘎拉朝魯回憶起神舟十二號發射時說:“看到天空上有一股白煙,心情很激動,因為全世界都在關注的一件事竟然發生在我的身邊。”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東風航天城發射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三名航天員進駐天和核心艙,完成了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