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十四五”期間 成都將規劃建設一類應急避難場所23個

2021年09月18日09:34 | 來源:四川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十四五”期間 成都將規劃建設一類應急避難場所23個

  17日,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間,由成都市應急局、成都市住建局共同牽頭,將規劃建設一類應急避難場所23個,達到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不低於2平方米。

  事實上,成都市民們時常會“邂逅”建在公園中的應急避難場所。它們平時是供市民休閑娛樂的公園,到了遇到突發事件需要啟動應急功能的時候,會馬上變成供數千乃至數萬市民應急避難的場所。

  這些公園裡的應急避難場所什麼樣子?怎麼完成“角色轉換”?又具有哪些應急避難的功能?一起來實地看看。

大源中央公園.jpg

  大源中央公園

  這些公園“景觀”都有應急功能

  9月17日上午,位於高新區天府二街與天府三街之間的大源中央公園人來人往。公園內,各種設計精巧,創意滿滿的景觀設施與精心修剪的綠化搭配得相得益彰。老人們聚在一起,在公園裡唱歌下棋,兒童們則在各種創意景觀中奔跑。

  但當你從地鐵5號線大源站C出口出站進入大源中央公園時,首先映入眼帘的,卻是極其醒目的應急避難場所標識。

  入園后,幾乎每走幾步都能看到不同圖案的醒目標識,應急供水、應急供電、應急報警、應急指揮、應急物資存放、應急棚宿區……

  “這裡是二類應急避難場所,”成都高新區應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裡平時是群眾休閑、健身、游樂於一體的公園,而一旦進入應急狀態,這裡就是一處能夠容納7000-9000人的應急避難場所,“你現在能夠看到的所有應急功能,都是融入在公園的景觀之中的。”

  成都高新區石羊街道盛樂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劉朝陽指著草坪中的一處水龍頭介紹,公園裡面有多處應急供水點,一旦進入應急狀態,公園內的應急供水點能夠保障飲用水、自來水的不斷供。

  另一處如同園內“森林木屋”的景觀,則同時具備“應急指揮”以及“應急物資存放”的雙重功能。進入“小屋”看到,裡面整齊存放著應急設施設備,如消防器材、安全帽、安全繩、手電筒、對講機、帳篷等等。

  “但其實我們平時存放的消防物資以及醫療物資都只是少量儲備”,劉朝陽說,應急場所不會一次性儲備成千上萬數量的物資,不利於存放。在這一方面,作為應急避難場所,這裡與街道的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大型商超等進行聯動,無縫銜接。一旦啟動應急狀態,在聯動機制下,合作的醫衛機構和商家會立即供應物資以及派專業人員前來。

  公園內最大的景觀亮點之一,就是長長的白色曲線形涼棚。許多游客坐在棚下休閑。“那裡在應急狀態下,可以成為棚宿區”,劉朝陽說,棚宿區就是可以供應急避難居民臨時搭帳篷住宿的地方。“其實前陣子片區進行核酸檢測就是在這裡進行的”,他介紹,一個多月前,片區居民在大源中央公園進行核酸檢測,因啟動了一系列園內應急機制和應急功能,從著手准備到開始實時檢測,一共隻花了1小時。

  隨后,當來到位於成都高新區芳草街道的高新體育公園。這裡有大片的草坪,視野相對空曠。“你看到的大面積的草坪,在應急狀態下都會成為應急棚宿區”,芳草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這裡是成都市一類應急避難場所,可以容納至少30000人應急避難。僅棚宿區面積就達到了50000平方米。

天府新區的消防站內應急避難場所.jpg

  天府新區的消防站內應急避難場所

  消防站內的應急避難場所

  位於天府新區東林寺北巷的成都市天府新區消防救援大隊,其實也是一處應急避難場所。

  消防大隊的門外是東林寺北巷公園,這裡也叫“天府新區消防文化公園”。園內以消防為主題,到處是應急消防的警示標語和創意景觀。而消防大隊的院內,則是一處二類應急避難場。場地總面積為15038㎡,有效避難面積為4222㎡,能夠容納避難人數2500人。

  在該消防大隊院內,這裡用於承擔應急篷宿區功能的,是消防大隊的操場。操場周圍也設置了各類應急標識,如應急醫療救護、應急供電、應急供水、應急污水排放、應急垃圾儲運等等。

  而最引人注意的,是大院內的一處“天府新區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走進該基地,兩層的展覽空間裡,一層是有關不同火災報警裝置、報警系統和隱患排查等等的模擬演示展出。第二層,則是模擬各類逃生救援的“體驗現場”。

  比如火災來了,烈焰滾滾,濃煙彌漫,該如何正確逃生?再比如發生八級地震是什麼震感?這裡都設置了模擬體驗現場。更有趣的是,這裡設計了“密室逃脫”的形式,通過尋找消防逃生“線索”,通過層層體驗關卡,方能找到“逃生”大門。

  “這裡是對外開放的,平時可以接待市民前來體驗”,成都市天府新區消防救援大隊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據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今年工作計劃,成都23個區(市)縣將分別完成1個一類應急避難場所規劃選址工作。目前,大部分區(市)縣已初步選定一類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場址,下一步,成都市應急局、成都市住建局將全力推動成都市應急避難場所標准化建設,不斷提升城市防災抗災韌性。(四川新聞網記者 李丹 圖由成都市住建局提供)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