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然保護地巡護技能大PK
巡護員“炫技”:打綁腿穿解放鞋,玩GPS定位

肖飛正在上傳圖片
選手開始爬山
GPS定位系統,對於身處野外的巡護員而言,就像眼睛一樣。沒有這雙眼睛的幫助,很容易“抓瞎”,迷失方向。然而這雙高科技“眼睛”也有出現偏差的時候。在3日上午進行的四川省2021年自然保護地巡護技能大賽室外巡護競技過程中,記者跟隨的來自四川廣元青川的參賽選手就遇到了。
“其實很正常,地理位置、氣候等因素都會影響GPS定位的准確性。”來自廣元青川唐家河的參賽隊員馬文虎表示,巡護隊員通過日常的積累和學習,自己頭腦中也應該大致有一張地圖。
“行頭”
濕滑路面成“攔路虎” 綁腿和解放鞋是標配
3日上午,四川省2021年自然保護地巡護技能大賽,在四川眉山洪雅縣瓦屋山拉開了序幕。本次大賽分為室外巡護競技和室內快速答題兩部分。當天上午首先進行的是室外巡護競技。來自四川省20個大熊貓分布縣(市、區)的20支隊伍抽簽確定巡護線路,經評委檢查裝備后依次出發。
比賽剛一開始,濕滑的路面就成了攔路虎。所有人的移動看上去都像慢動作一樣。有選手賽后感嘆道,平時大家都是“岩羊子”,爬陡峭的山坡都跟走平路一樣,當天卻都變得小心翼翼。雖然和野外實際情況有所不同,但出現意外情況這件事,倒是很符合野外巡護的特點。
當天記者跟隨的是來自四川廣元青川唐家河的參賽小組。參賽小組的三位選手搭配很“齊全”,既有從事野外巡護28年、今年52歲的老江湖馬文虎,又有從事野生動物攝影、今年28歲的肖飛,還有一位女選手肖梅。本次比賽共60位參賽選手,隻有兩位女選手。肖梅的左耳上一顆紫色的耳釘,在一群灰綠色調的巡護員中,很是特別。
“這個不像高跟鞋,完全不會影響野外巡護。”肖梅笑著說。雖然當天的室外巡護不用鑽山林,但大部分選手還是在小腿上打了綁腿。“你摸一下,很厚的。”馬文虎表示,綁腿既可以防螞蝗等虫咬,同時也可以避免被有刺的植物刮傷,是野外巡護的標配。除了綁腿,參賽選手人腳一雙的解放鞋,鞋底較軟的同時防滑性很好,也是巡護員的必備裝備。
定位
小數點后一位之差,導航差異可達百米
“導航顯示隻有1米了。”肖飛一邊盯著手裡的GPS定位儀,一邊提醒馬文虎、肖梅注意附近的草叢中是否有代表野生動物糞便的道具。然后三人圍著該處找了一圈,也沒有收獲。馬文虎介紹說,和大家平時使用的手機導航不同,巡護人員將目標位置的坐標輸到定位儀后,能看到和目標之間的距離,但不會有具體的線路,因為野外本來是沒有路的,巡護人員會根據距離的變化,不斷調整方向,向目標靠近。
雖然定位系統是巡護人員的強有力的依靠,但受外界環境影響,有時候也會出現偏差。馬文虎表示,山脊和空曠的地方信號強,誤差就會很小。當天的路線位於峽谷內,相對來說誤差就會大一點。這個時候就需要依靠經驗作出判斷了。“我估計在河對面。”馬文虎觀察了周圍的環境后分析說,導航上的距離為直線距離,該處距離河對面大約五、六米,基本在誤差范圍內。這種情況野外也經常遇到,需要過河或是繞過去。
隨后三人按照馬文虎的思路,繼續前行,向河對面進發。當肖飛手裡的定位儀顯示距離輸入坐標越來越遠,達到30米時,三人找到了代表野生動物糞便的照片道具。賽后,其他參賽選手也提到導航偏差的問題。“輸入的經緯度坐標小數點后位數不同,其誤差范圍有很大區別。”一位參賽選手介紹說,精確到小數點后四位的誤差范圍大約在百米,精確到小數點后五位的誤差范圍大概在20米左右,如果能精確到小數點后六位,基本就沒什麼誤差了。所以不能小看哪怕是0.0001或者是0.00001的區別。
當天除了參賽選手,還有來積累經驗的觀賽巡護員。來自四川鬆潘的何明軍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是他當巡護員的第三個年頭。由於地處高原,何明軍外出巡護,最短一次要十天左右,最長的一次要走二十多天。每次巡護出發時,身上的裝備大約50斤重,主要包括吃的干糧和炊具,住的帳篷,以及鐮刀、定位儀等巡護基礎裝備。“冬天海拔高,不敢在外面洗澡,回來洗一次,感覺輕十斤。”何明軍笑著說,一邊抖動著身上的水珠。
相關鏈接
四川自然保護地巡護:
4000余名巡護員守護166個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地是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按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依次分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我省從2016年開始參與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試點面積2萬余平方公裡,涉及眉山等7個市(州)。截至2018年10月,全省共有166個自然保護區。
去年印發的《四川省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歸並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地方性法規規章、管理和監督制度,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35年,顯著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全面建成四川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佔全省陸域國土面積19%以上。
自然保護地巡護是指巡護人員沿著一定的路線,對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范圍內主要保護對象、重要區域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專項或非專項的巡視、觀察和記錄,並及時上報所發現的情況,依法採取相關措施的過程。“巡護是為了有效保護各級自然保護地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安全,是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是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最基礎的工作。”省林草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自然保護區內約有4000余名巡護員常年工作在野外,為自然保護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攝影報道 綜合川觀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