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即將回家!志願軍老兵涂伯毅:接遺骸回國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
9月2日,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即將回國。與祖國分隔70年后,英雄終於回家。
8月31日,成都北郊的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裡,封面新聞記者將此事告訴了健在的九旬志願軍老兵涂伯毅。“這個事情做得好!遺骸回國,對我們的軍烈屬是很大的安慰,對死者也是最大的尊重。”帶著這份欣慰,老人回憶起他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被燒傷毀容的經歷,以及他親眼目睹的死亡與分離。
受傷
遭遇敵機投擲凝固汽油彈
火海九死一生的他被嚴重燒傷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0月,涂伯毅跟隨中國人民志願軍42軍126師跨過鴨綠江,成為首批入朝參戰的志願軍。那一年,他隻有20歲。
“這是一場現代化的戰爭,戰場上幾乎沒有前后方之分。”涂伯毅在126師政治部工作,同樣隨時面臨著危險。入朝作戰不到4個月,他就遭遇了敵軍的致命攻擊。
涂伯毅清楚地記著,那是1951年2月14日,農歷大年初九。那天,他和兩名戰友組成126師第五戰斗小組,潛伏在漢江北岸一個小山村的山坡上。當天下午,十幾架美軍飛機飛得很低,並且一直沒有轉移目標,就在他們他們上空盤旋。
突然,敵機投擲下來幾枚東西。“我立刻做好了准備,手指、腳趾都摳在地面上,減少沖擊波對內臟的傷害。后來才發現對方投擲的是凝固汽油彈。”涂伯毅回憶,當時山坡上的樹木、蒿草甚至石頭都燃燒起來,他置身火海之中。
“我記得左邊是懸崖,隻能向右邊撤離。”涂伯毅回憶,當時他來不及多想,把身上攜帶的手榴彈、子彈都擲了出去,看到不遠處有一個石洞,立刻沖了進去。他把自己身上的火苗扑滅之后,洞外劈劈啪啪的燃燒聲還持續了一兩個小時。“當時我發現我的手指燒卷曲了,我想一輩子都不能張開了,想報仇,那兩個小時裡想了很多事情。”
死亡
同桌吃飯的人隔天就沒了
曾親手掩埋兩具戰友遺體
涂伯毅全身嚴重燒傷,面部毀容、手指卷曲,造成一級傷殘。“打仗哪有不受傷的?”他輕描淡寫帶過,因為,他早已見慣了死亡。
每一場戰斗結束,涂伯毅所在的后方都要打掃戰場——先掩埋遺體,再清理物資,他很幸運,負責的是后者。即便這樣,他也深知這場戰爭的慘烈。
“我還親手掩埋過兩具戰友的遺體。”1951年元旦前后,涂伯毅通過一片麥田時,看到兩具穿著志願軍服裝的遺體。
不能讓戰友就這麼躺著啊!於是,他和另外兩人一起把遺體埋了,掩埋之前,還將死者的軍帽摘下來,蓋在了臉上。“兩人很年輕,看著就20多歲,身上的衣服也很新。”涂伯毅回憶,“他們是自己的同志,我不害怕,但是心裡很難過。”
有時候,即便在飯桌上,他們也能被生離死別瞬間拽進傷感的深淵。
“圍在一起吃飯的人,可能第二天,幾個人就不見了。”每當這個時候,涂伯毅都會擔心哪天自己也會死在戰場上。但是所有人只是默默想著,從不說出口。
“當時我們很單純,做好了戰死的准備,能夠參與這樣一場戰爭,是值得的。”他說,“但是我們不想客死他鄉,肯定還想回到祖國。”
幸存
活下來就是一種幸福
我是幸運的
“戰斗中有傷亡是肯定的,不知道多少人死在了戰場上。”涂伯毅說,比起客死他鄉的戰友,自己是戰爭中的幸存者,亦是幸福的,“雖然我的手指再也不能伸直,但我還能走、還能跑、還能跳,還有眼睛可以看。活下來就是一種幸福。”
為了豐富傷殘軍人的業余生活,休養院成立了傷殘軍人業余演出隊。涂伯毅自學了舞蹈表演、合唱指揮、打擊樂器等,還學會了電工,時常幫休養院和周邊居民修理家電。
不僅如此,他還加入了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革命傳統教育組,多年來積極參與到愛國主義傳統教育事業中,義務到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作報告,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革命傷殘軍人的精神。“既然我能回來,隻要還活著,就要做對黨、對祖國、對人民有利的事情,哪怕再小我都要去做。”他說。
在得知一批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即將回國,涂伯毅激動道:“這個事情做得好!遺骸回國,對我們的軍烈屬是很大的安慰,對死者也是最大的尊重。”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姚箬君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