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文化地標到文化活動 成都人的幸福一直在“加碼”

2021年08月25日17:58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成都城市音樂廳。記者 胡大田 攝

文化地標越來越多

今年,成都將完成文化館新館、天府藝術公園、天府美術館、當代藝術館、人文藝術圖書館建設,建成國家高等級博物館、專業音樂廳、藝術公園等天府文化地標10座。新增各類型實體書店不少於30座,新增城市閱讀美空間不少於70個。

文化活動越來越多

“十四五”時期,成都將培育文化街區和天府綠道“沉浸式文化空間”100個,每個社區建成至少1個美空間,推出“最成都·生活美學新場景”400個。培育國際知名專業樂團,創作生產各類文藝精品年均增長10%。引進國際國內精品舞台藝術、音樂演出、美術展覽等年均增長20%,普惠性群眾文化活動年均增長10%。

在成都市錦江區通寶街與匯泉南路交叉口的泰和國際財富中心,一棟正在施工的大樓前,工人們井然有序地對成都市文化館新館進行裝修。目前,成都市文化館新館基礎設施布局已全部完成,整體完成進度達到70%,將在今年內實現整體搬遷,一個優雅時尚的文旅新場景“即將上線”。

今年,成都將完成文化館新館、天府藝術公園、天府美術館、當代藝術館、人文藝術圖書館建設,建成國家高等級博物館、專業音樂廳、藝術公園等天府文化地標10座。新增各類型實體書店不少於30座,新增城市閱讀美空間不少於70個。越來越多文化新地標、新場景的出現,將帶來越來越豐富的文化產品及服務,為市民的幸福生活加碼。

賦能美好生活 創造文化“新家園”

“這裡有市民藝術展覽中心、全民閱讀空間、全民藝術普及中心等場景,還有黑匣子劇場、全民藝術普及培訓教室、錄音棚等多樣的體驗活動空間,未來將成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成都市文化館基層文化工作部主任、成都市文化館新館建設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王兵介紹道。

走入文化館新館,眼前豁然開朗,每一層樓都有著十分寬敞的大廳。在這個寬敞的環境裡,接待中心、文化中心、文化沙龍、全民藝術等都將在這個更大的空間裡呈現:“新的場館將推動文化館環境、產品與服務轉型升級,創造一個新的文化‘家園’。”

新館一共6層,建筑總面積20320平方米,對標滿足“美好文化生活”和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以開放的理念科學規劃功能布局、塑造美育空間。小劇場、書屋、文化交流中心、兒童教室……孩子、大人都能在這裡找到一個美好的角落。

據成都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館將實現九大服務功能,分別是:全民藝術普及中心、市民藝術展覽中心、全民閱讀空間、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市民文創展示中心、市民(劇)節目創排中心、公共文化社會化孵化基地、全市公共文化業務指導中心、配套便民服務以及數字文化館,極力滿足全民藝術普及和全民美育的功能需求。

“如今,群眾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高。”王兵說,新館建成后,將清晰地明確它的職能——為群眾的美好生活賦能,提供更多優質的文化服務及文化活動給市民體驗和參與。

文化服務升級 連通文化與生活

有了文化活動的空間,一個個基層的文化工作者就有了更好的展示平台,為市民提供更高質量的文化服務。

盛夏的傍晚,成都城市音樂廳上演了第五屆金芙蓉音樂比賽系列音樂會——青年古典吉他演奏家匡俊宏和朋友們撥動琴弦,這台熱情又浪漫的音樂會,為蓉城的夏夜送來一陣清爽。

成都城市音樂廳,規模在全國綜合類劇院中排名第三,是西部最大的城市音樂廳。它以四川傳統工藝“竹編”為設計靈感,有著金色的網格編織狀,結合米白色的多切面幾何體的時尚外觀和古典與現代設計風格,是一座“高顏值”的音樂廳。除了舉行各種惠民音樂會外,這裡還可以開展各類音樂、舞蹈、展覽等演出活動,裡面還有屋頂咖啡廳、音樂商店、書店、樂迷俱樂部……

作為公共文化設施,一個個文化地標的“誕生”不僅讓市民有了不少休閑及活動的場所,更是直接連通城市的文化和生活。

在成都的城西,還有一座涌動著一股盛夏熱氣的建筑。臨街而坐,朝北開放,三面圍合,一面設置了兩條交叉立體跑道,院中是開闊的公共空間、竹林與足球場……傍晚的成都西村大院院落中,一首首歌穿透擁擠的人群,循聲望去,人潮慢慢向一個抱著吉他彈唱的街頭藝人圍聚,渾厚的嗓音就像磁鐵一樣吸引了眾多行人的腳步。

西村大院,作為一個公共的空間,它在功能性上滿足了諸多生活中的實際需求。西村大院外開發的空間現在都變成了餐廳、咖啡館,大院內有體育場,有藝術空間,有可以舉辦市集的休閑場地。在這兒,喝茶看書、品美食聽民謠、擺成都老龍門陣、參與互動文化活動體驗、開小型音樂會,不論是長者稚子,還是青年人和游客,在這裡都能找到各自適合的活動區域。

“十四五”時期,成都將培育文化街區和天府綠道“沉浸式文化空間”100個,每個社區建成至少1個美空間,推出“最成都·生活美學新場景”400個,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4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個。培育國際知名專業樂團,創作生產各類文藝精品年均增長10%。引進國際國內精品舞台藝術、音樂演出、美術展覽等年均增長20%,普惠性群眾文化活動年均增長10%。

文化活動多元 市民體驗更豐富

“七一”前后,錦江公園大型“露天KTV”兩岸,拉歌區歌聲此起彼伏。來自四川音樂學院、四川省總工會文工團、四川民族歌舞團等專業院校和藝術團體的“領唱人”乘船順流而下,一路高歌,帶領沿岸群眾開啟了一場零門檻、深互動、沉浸式的“全民歡唱”。

作為天府綠道核心“一軸”的錦江綠道,在2019年推出了“夜游錦江”項目。今年,開放的“放歌錦江”活動在“獻禮建黨百年”的同時,為市民生活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有了文化的浸潤,群眾活動也變得更有意義。為期五天的活動我一天不落,全部都來參與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跟隨領唱人歌唱紅歌的同時,還能感受錦江兩岸這麼繁華且熱鬧的景象,讓我熱血沸騰。”來自錦江區的市民田先生說道。

類似這樣的活動在成都並不少見。對居民來說,群眾文化活動能極大提升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在成都不少社區,現代感和傳統感、文藝氣息和市井氣息交織融合,人們享受著文藝范兒的時尚社區生活,也讓這座有著2300年歷史的老城煥發著勃勃生機。

7月的一個早晨,家住青羊區的市民余琦約上伙伴,沿著錦江河畔,穿過浣花溪,在嚴格地進行疫情防控檢測后,進入了成都市文化館的“大家美術館”體驗攝影作品展——這裡會集了成、渝、德、眉、資五地的藝術家及愛好者的精品力作170件。

“我在這住了10多年,變化太大了,現在的文化活動比以前豐富太多了,美術、舞蹈、太極拳、畫展……數都數不清。”她說,如今,可供市民活動的地點增多了,社區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令人陶醉,讓大家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同時,和很多老朋友、新朋友在一起體驗精彩且有意義的活動,也能夠感受群眾文化生活中的滿滿幸福。(記者 孔維睿)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