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涼山彝家火把節 盛大“朵樂荷”掀高潮

2021年08月05日09:2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涼山彝家火把節 盛大“朵樂荷”掀高潮

  火把節是涼山彝族眾多傳統習俗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世代相傳的民族盛大節日,歷時三天三夜。

  火把節在涼山彝族的彝語中稱為“都者”。“都”是“火”的意思,“者”引申為“節日”之意。

  千百年來,涼山彝族聚居地區都有火把節,主要分布在“所地”“阿都”地區的布拖、普格、金陽、昭覺、寧南、會理、會東、德昌、西昌等地的彝族村寨。其中,布拖縣的拖覺區、衣某區、西溪河區和普格縣的小興場區、西洛區、洛烏溝區、螺髻山鎮等地彝族村寨的彝族火把節傳承最為完整。

  涼山彝族火把節可分節前准備和節日兩個過程。節前准備是為迎接火把節到來所進行的各種民間籌備活動,而節日則為連續的三天活動過程。火把節第一天主要是殺牲祭祖,各家團聚進餐,傍晚后打火把游照田間﹔第二天是節日的高潮,熱鬧而隆重,當日一大早,村村寨寨男女老幼穿上節日盛裝,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會聚到火把節集會地,參與或觀看摔跤、賽馬、斗牛、斗羊、斗雞等民間體育競技活動,同時,彈口弦、彈月琴、吹馬布、吹葫蘆笙、吹豎笛、唱山歌情歌,其中的“朵樂荷”是涼山彝族火把節中由女子集體表演的歌舞形式,傳說“朵樂荷”最早出現在狩獵時代,男人們打獵歸來,圍起火堆,婦女們跳舞相悅,如今的火把節中,浩大的“朵樂荷”歌舞場面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姑娘們手撐黃傘,相牽圍場走圈﹔第三天,彝語稱“都沙”,意為“送火種”或“送節”,主要活動是焚燒雞翅毛、股骨,祝家人平安吉祥。(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勤華 整理)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