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財經

各大平台布局搶灘泛知識短視頻 刷視頻學知識含金量幾何?

2021年07月19日09:4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刷視頻學知識含金量幾何?

  “用短視頻來學習。”原本寂寂無人的賽道,已成為巨頭們貼身肉搏的地盤。最近,B站、快手、頭條系、百度系、知乎紛紛布局“泛知識”短視頻領域。

  隨著互聯網視頻流量紅利見頂,監管政策逐漸趨嚴,觀眾們的興趣點正從“獵奇”向“干貨”轉變,平台間“泛知識”內容的博弈也漸趨白熱化。但在資本刺激下狂奔的“泛知識”短視頻,如何擺脫內容同質化,提升知識“含金量”仍是一大考驗。

  碎片化時代知識“小餐”走俏

  有牛津大學博士孜孜不倦教人做化學新奇實驗,有廚師長挑戰一隻雞的108道做法,還有教授主講刑法把自己講成坐擁百萬粉絲的網紅……方寸屏幕之間,短視頻迎來新主角,一道道知識“小餐”爭奪著觀眾的注意力。

  “上班來回趕地鐵要兩個多小時,忍不住刷手機。比起追劇刷綜藝,不如看點有意義的內容,比如學習一個曝光技巧,了解一個鏡頭屬性。”在上地工作的程序員小羲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工作很忙,沒有大塊的時間學習攝影,短視頻把知識零碎化,正好適合他。

  “比起體量龐大的系統學習,我更喜歡搜索式吸收有關知識。”海澱上班的王先生表示,自己會在短視頻平台上搜索某一流行的時事熱點或話題,把知識類大V們的視頻都掃一遍。“比如兒子問我嫦娥五號月球採樣有哪些難點?帶回的月壤樣品有什麼意義?我不可能去系統補齊航天知識的空白,科普類短視頻明顯更適合我。”

  不過,記者發現,與真正意義上的嚴肅學習不同,輕鬆詼諧仍是知識類短視頻的主基調,插科打諢和調侃彈幕甚至消解了“硬核”知識的嚴肅性。“有時候明明是在學習一個法律知識點,但看著看著卻成了彈幕抖機靈聊天,最后反倒忘了具體案例。”還在考研的大學生丹丹反思道:“理論知識通過視頻學習會很痛苦,效率低,我更想看文字,既可以快速找到重點也更方便反復觀看。”

  各大平台涌入泛知識賽道

  2020年被視為泛知識類視頻爆發的元年。浪潮席卷之下,各大視頻平台爭先恐后地涌入這一賽道,形式也從最初的短視頻擴展到直播。7月13日,快手宣布將推出大型直播活動“快手新知播”,將聯動100名知識大咖、50余家專業機構,以及超1000名快手知識主播,在3個月的時間裡帶來上萬場知識直播。

  快手運營總監韓敘告訴記者,直播可以實現視頻做不到的實時反饋,讓觀眾的疑問得到更直接快捷的解答,也讓知識類內容創作者們更深刻地了解到大眾的需求。

  不止快手,B站、字節跳動、知乎、百度等都盯上了泛知識領域。B站上線了一級分區“知識區”,提供百萬獎金和上億流量扶持,今年6月初,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透露,目前,泛知識類內容佔B站全平台視頻總播放量的45%,過去一年科普類內容播放量增長最快,高達1994%。

  2020年,抖音、西瓜上線了“知識創作人激勵計劃”,投入百億流量打造100位知識創作者。知乎在首頁開通了視頻入口,提供億級曝光流量資源。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也宣布將構建全網首創視頻知識圖譜,用“一屏”為用戶提供最大知識信息含量。

  為什麼巨頭不約而同地盯上了泛知識領域?背后是各平台尋找新增長點的急迫訴求。QuestMobile首席產品官段林峰表示,短視頻行業已經走過收割用戶的第一個階段,“短視頻差異化的競爭態勢逐漸明晰,它首先要克服泛娛樂產能過剩下的審美疲勞。”

  同質化嚴重成推廣“攔路虎”

  疫情之下,內容的理性價值加速回歸。據《2020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內容生態洞察報告》顯示,用戶對科普紀實的知識向內容需求增加,知識向、實用向的泛知識類內容需求分別提升了21%和16.7%,娛樂向需求小幅下滑。

  但“泛知識”類想要從短視頻娛樂向的主流中突圍並大規模推廣,並不容易。內容同質化嚴重是最大軟肋。“看似是不一樣的短視頻博主在進行科普,但同一話題看下來,發現很多博主實際上只是‘搬運工’,觀點雷同,能啟發受眾思考的精品內容並不多。”丹丹表示。

  侵權問題也隨之而來。據12426版權監測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累計監測到3009.52萬條侵權短視頻,獨家原創作者被侵權率高達92.9%。

  艾媒咨詢CEO張毅分析,泛知識類短視頻競爭的關鍵還是內容品質。“粗制濫造、跟風追隨、缺乏科學依據的內容非常普遍,這與用戶的期待有較大落差,進而造成信任風險。缺乏信任的產品,不管是採用會員模式、廣告模式還是其他增值模式,都很難實現良性循環。”

  其實早在2016年,“知識付費”元年的大風就刮向過得到、果殼、喜馬拉雅FM、樊登讀書會等眾多平台,井噴式發展后卻最終因商業變現難而回歸“冷靜期”。“泛知識類的短視頻跟知識付費類似,很難找到足夠多的付費用戶,目前隻能以平台補貼和廣告分成來生存。”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認為,流量大的短視頻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吸引用戶,泛知識短視頻很容易陷入制造噱頭的誤區,而忽略真正的知識含金量。(北京日報記者 袁璐)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