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期盼已久的高鐵給自貢帶來了什麼

2021年07月14日07:1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期盼已久的高鐵給自貢帶來了什麼

  7月8日一大早,家住自貢市大安區龍井街道的楊敏,帶著家人前往自貢高鐵站。他們要乘坐8點47分從自貢站前往成都東站的G2234次列車,走親戚。“盼了好幾年,今天終於在家門口第一次坐上高鐵。”楊敏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歷經5年多的建設和調試,6月28日,綿瀘高鐵內自瀘段開通運營,自貢邁入“高鐵時代”,車頭向北,直奔成都、綿陽﹔向南,通往瀘州、廣州,“成渝1小時、川南半小時”交通新格局由此形成。

  這條期盼已久的高鐵,能給自貢帶來什麼?

  四向通達 構建區域交通新格局

  自貢位於川南幾何中心,以前,僅有一條內昆鐵路過境。

  綿瀘高鐵內自瀘段,自貢境內56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班列開行到廣州、西安、成都、貴陽等地。

  自貢市退休干部陳星生還清晰記得:自貢的第一列綠皮火車,是1957年3月1日8點20分,從自貢開往內江,距今已有64年,“2021年6月28日9點19分,自貢高鐵首發,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自貢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綿瀘高鐵內自瀘段開通運營,不僅結束了自貢無高鐵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自貢由此融入國家干線鐵路網絡,形成了成渝1小時、川南半小時的通達格局。自貢直連成都、重慶兩極核之間的高鐵通道,強化了川南渝西城市間的聯系,將加快自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步伐。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未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著力構建對外運輸“一張網”,打造1小時交通圈、通勤圈。

  兩年后,成自宜高鐵開通,自貢半小時即可抵達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規劃建設的自貢至永川高速公路、重慶至自貢至雅安鐵路、瀘遵鐵路將形成新的交通格局,實現四向通達成都、重慶、昆明、貴陽、西安的1-2小時的高鐵交通圈。“這對全面構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再造產業自貢,重鑄鹽都輝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源源不斷的動力。”自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

  協同創新 融入成渝“產業圈”

  高鐵改變一座城市,帶動一片區域,綿瀘高鐵內自瀘段一軌貫川南,為沿線地區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

  借力高鐵開通,自貢已在謀劃新產業、新合作,融入成渝“產業圈”。

  自貢中興耐磨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駐重慶綦江工業園區已半年有余,和園區內多家企業實現了產業對接。該公司副總經理趙建濤說,隨著自貢邁入“高鐵時代”,與成渝等城市的時空距離進一步縮短,產業合作也將更加廣泛密切。

  今年,自貢高新區入選首批成渝產業合作示范園區,聯手綦江打造“一園三中心”,即自貢·綦江川渝產業合作示范園區、高端鋁合金材料研發應用中心、齒輪專用硬質合金刀具模具研究應用中心和礦山輸送機械應用服務中心,增強兩地區域核心競爭力,促進共同發展,年內雙方合作企業數量有望突破10戶。

  目前,自貢裝備制造、食品飲料、鹽及鹽化工等支柱產業產值佔比近七成,航空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等科技含量較高的新興產業有待提升規模。

  “隨著自貢邁入高鐵時代,將加速自貢與永川、榮昌、綦江等地在通用航空、新材料等產業領域強化園區合作及協調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培育產業經濟新的增長點。”自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核心,人才聚集是關鍵。

  高鐵促進人的流動和遷移。自貢推動本地企業與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等成渝高校間的交流合作,彌補源頭創新和基礎創新短板,通過學科共建、實驗室共建等方式,在技術咨詢、合作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共享成渝地區科技創新資源,吸引高層次人才。

  整合資源 打造旅游精品線路

  對外地的自貢人而言,高鐵讓他們回家的路更近了。

  “想吃鹽幫菜,‘打’個高鐵就到自貢的家了。吃完再‘打’個高鐵,就回成都的家。”在成都的自貢人陳旭和朋友約好,每周坐高鐵回自貢聚聚。

  同樣,高鐵也讓品味這座有鹽有味城市的游客,有了更快捷的選擇。

  “高鐵時代,自貢文化旅游業態、游客結構、出行模式等都會發生顯著變化。”自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自貢將從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產品、強化高鐵旅游營銷、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打好“組合拳”。前不久,自貢,瀘州、內江、宜賓與重慶永川區、江津區、榮昌區七市區聯合推出川南渝西文化旅游環線,串聯起七市區極具代表性的景點,深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

  近日,自貢“恐龍研學游彩燈璀璨夜”暑期文旅活動將火熱開啟。自貢還將整合“鹽龍燈食”等特色文旅資源,開發家庭游、親子游、研學游、文化游旅行產品,推出3日游、川南周邊主題游、高鐵沿線城市游等精品線路。

  借力高鐵,自貢今年還將開展購物節、鹽幫美食節、川南渝西汽車展等消費促進活動,培育消費新場景,打造自流井老街等特色商業街區,提升華商等城市綜合體服務功能﹔以文化旅游活動為抓手,激活假日經濟、夜間經濟。(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秦勇)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