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貿易大通道建設

這裡的企業如何把貨賣更遠(經濟聚焦)

本報記者  林治波  王永戰
2020年12月16日08: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構建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共建物流園區,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外貿企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進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12月1日,一聲汽笛鳴響,一列滿載俄羅斯菜籽油的列車徐徐駛來……四川人的飯桌上又多了一種新選擇。

  通過中歐班列(成都)、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貿易大通道建設,成都國際鐵路港抓住機遇、促進融通、深化改革,為四川全省乃至更廣泛區域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務。

  抓牢政策機遇

  提高吞吐效率,實現逆勢上漲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的開行有沒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七零的回答讓人出乎意料:今年1至11月,中歐班列開行超2000列,同比增長55%。

  是什麼讓中歐班列開行量不減反增?答案源自中歐班列鐵路運輸點對點直達的特殊優勢。由於海運和空運受到了疫情影響,大量產品轉移到鐵路運輸。楊七零介紹,疫情防控初期,中歐班列的增量主要來自防疫物資,隨后則是大量進出口商品運輸需求。

  巨量的貨源出發和到達,也考驗著港區的吞吐能力。楊七零說,成都國際鐵路港原來的最大承載量是500隻集裝箱大櫃,堆存能力隻有1000隻。今年隨著去回程貨源快速增長,每日的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00隻大櫃,場內集裝箱堆存量也超過1000隻。為此,成都國際鐵路港場站幾乎24小時不間斷地對場內集裝箱進行翻倒作業,優化重箱進出卡口的流程,提高堆場的吞吐效率。

  逆勢上漲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接連的政策利好。去年9月,成都國際鐵路港獲批國家首批陸港型物流樞紐。今年5月,國家層面又提出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8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復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得益於一系列政策支持,鐵路港物流渠道日趨成熟,周邊也匯聚起眾多外貿企業和平台。

  楊七零介紹,作為成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載體,成都國際鐵路港將助力成都、四川乃至更廣泛區域外貿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連接境外55座城市、境內18座城市,打造了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6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拉動進出口貿易額超200億美元,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

  促進四向融通

  構建聯運網絡,帶動周邊發展

  “忙!真的是太忙了!”最近半年,對於日郵物流(中國)有限公司中國西部地區銷售總監楊勇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時間不夠用。“僅今年上半年,我們通過‘蓉歐+日韓’東向海鐵聯運大通道發送的集裝箱標箱就達330個。”

  “蓉歐+日韓”東向海鐵聯運大通道,是成都國際鐵路港實現四向融通、立體鏈接發展的東向通道。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主任鄭泉峰說,海鐵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助力成都打造全球服務資源配置樞紐。

  “同樣一噸貨的計量,到日韓的海鐵聯運相比空運能省1.2萬元左右。”楊勇說,海鐵聯運快速上量得益於這一運輸方式的高性價比驅動:每噸成本僅在幾百元,8天左右即可到達。為了全力以赴承接訂單,楊勇正准備進一步拓展公司在成都的業務。

  與此同時,南向通道建設也在順利推進。最近,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物流監管室物流經理嚴慶,正忙著籌備下一批運往越南的汽車組件。利用西部陸海新通道,神龍汽車將自己的汽車組件批量發往廣西欽州,再通過海運運往越南河內等地。與原先相比,如今走鐵運,隻需要47個小時便能將貨物運抵欽州港口,15天內便可完成成都到越南的全程運輸。原來從成都到上海走水運,再從海上抵達越南的路線,需要一個多月。

  嚴慶說,公司自2016年在成都龍泉驛開廠以來,將越南、馬來西亞等地作為外銷主要目的地。得益於南向通道的建設,近幾年來,公司每年都有五六千台的汽車組件發往東南亞。“在東南亞,我們已經佔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與南充共建現代物流園,通過與內江、德陽、自貢等地共建全川“亞蓉歐”產業基地,有效帶動周邊區域和相關產業鏈發展。如今,西部陸海新通道從成都開行的班列已累計超2000列,服務四川省內外企業100多家。

  體制機制創新

  優化通關效率,提升服務質量

  前不久,一列滿載俄羅斯貨物的中歐班列運輸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這讓當地的貨主鐘濤很高興:“以前,由於鐵路運輸單証沒有融資功能,像我們這樣的小微企業資金實力弱,購買國外產品存在很大困難。多虧了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獲得的授信貸款幫我們緩解了不小的壓力!”鐘濤說。

  鐘濤口中的“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是2017年以來成都國際鐵路港推出的舉措,主要是為了解決外貿企業貨物在進行跨境鐵路運輸時遇到的結算和融資難題。過去,由於國際鐵路聯運規則不統一,鐵路運輸單証無物權屬性,缺乏貿易結算和融資功能,很多外貿企業無法通過運輸單証實現貿易結算和融資,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

  為此,成都國際鐵路港推出“一單制”系統集成改革,在陸路運輸的單証標准、操作規程、貨物安全、金融結算等領域加快探索,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2017年4月,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依托荷蘭蒂爾堡到成都的中歐班列,開出首單基於國際鐵路聯運的多式聯運“一單制”,實現以“一單制”為議付憑証的國際信用証結算。

  正是基於多式聯運“一單制”的“銀擔聯合體”模式,成都國際陸港運營有限公司聯合中國銀行青白江支行、新怡擔保公司為鐘濤所在的企業提供了最高300萬元循環額度授信。“授信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流動資金,還豐富了企業的經營活動。”鐘濤說。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通關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歐洲通”也是其中一個代表。

  看中了毗鄰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歐洲市場,成都康佳電子有限公司2019年12月正式落地成都青白江歐洲產業城,計劃待制造廠完全建成后,將大批量電視機運往歐洲銷售。但公司制造部經理張文武此前還擔心,由於電視機面板銷售的區域涉及不少國家,個別國家需求不大,可能整列或者整櫃運輸有困難。

  打消張文武疑慮的正是“歐洲通”服務。原來,針對按整列組織有困難同時又有運輸需求的站點,成都國際鐵路港實行按箱報價,接受整列多箱、單箱訂艙,以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運輸需求,從而讓成都康佳電子的產品得以銷往歐洲更多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成都中歐班列的“歐洲通”已經可以通過幾個樞紐節點到達歐洲,實現了穩定組織、雙向開行。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6日 10 版)

(責編:高紅霞、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