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人民日報看四川

豐富文化生活、助推文旅融合,國際戲劇節拓寬城市發展空間

戲“聚”涼山 戲劇沃土(解碼·城市味道)

本報記者  王  玨  王永戰
2020年12月15日0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旅游……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讓戲劇走進更多人的日常,也助推文旅融合,帶動涼山進一步發展。戲劇,在潛移默化中滋養著城市,當地人的生活因此更加多彩。如今,越來越多人與大涼山因戲結緣,走進這座城。

當大涼山遇到戲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這個冬日,國際戲劇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作為今年少有的線下舉辦的戲劇節,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在35個場地,舉辦50多部戲劇展演、400多場活動、多場戲劇論壇。立足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教育、戲劇旅游等內容,秉承“戲劇即生活”的理念,戲劇節推動著涼山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戲劇演在涼山,人們游在涼山,“戲”在涼山不斷上演。

城市因“戲”不同

沙灘、空地、城牆,都成了“戲台”

西昌市邛海邊的室外戲台上,一位青年演員身著戲服,演繹著古典文學裡的傳奇故事。演員一人分飾小生、武生、花衫、丑角4個行當,這出融合了戲曲、音樂劇、荒誕劇等新型戲劇元素,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喝彩聲不時響起。

前不久,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落幕。24天的時間裡,300多場演出相繼上演。沙灘、空地、城牆、空置的樓房等都成了“戲台”。在一個由小山谷改造成的圓形劇場裡,山巒和天空成為天然布景﹔在圖騰柱廣場,四川現代舞蹈團帶來的路演劇目《吶喊》引來大量觀眾駐足﹔在建昌古城牆下,戲劇嘉賓們共話戲劇與社區的關系……

除了戲劇展演和戲劇論壇,戲劇教育、戲劇孵化是大涼山戲劇節的另一特色。今年的戲劇教育板塊開設兩次戲劇課堂,開展近50場劇坊,舉辦戲劇公益活動等。“在戲劇孵化上,戲劇節扶持青年創作者、助力戲劇持續發展。”戲劇節發起人、藝委會總監李亭介紹,默劇《蘇尼惹的另三個夢》、舞台劇《羿》、環境戲劇《春暖花開》等孵化劇目在戲劇節陸續上演。

曾在涼山生活20年的李亭是一名編劇,本屆戲劇節的開幕大戲《聽見索瑪》便由她創作。從四川人藝退休后,李亭把目光聚焦涼山,把主要精力放在戲劇節,“這裡有無盡的創作源泉,更有一群熱愛戲劇的人。”

創作者、欣賞者、愛好者開始在涼山聚集,城市的街頭巷尾都有人在談論戲劇。“戲劇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戲劇節發起人之一濮存昕希望通過戲劇節,讓“戲劇創作社會化,戲劇欣賞大眾化。”

文旅因“戲”融合

看戲、旅游、會友,滿足游客需求

今年,在全球眾多戲劇節因為疫情紛紛宣布停辦之際,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為熱愛戲劇的人們帶來一段戲劇的暖冬之旅。

2019年,濮存昕、廖昌永、李亭等24位藝術家和文化學者發起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吸引了9個國家35個劇團的40多部作品參與。濮存昕曾多次到過涼山,在他看來,涼山舉辦戲劇節有天然的自然和社會條件,也將為這裡帶來無限發展空間。

舉辦戲劇節,投入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事實上,當地多年建設積累下來的硬件設施,便具備較為完善的舉辦條件。建於2006年的金鷹大劇院擁有800多個座位,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的涼山歌舞團也擁有齊全的設備和技術團隊,戲劇節充分利用原本閑置的資源,還將許多現成空間用做臨時劇院。

涼山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負責策劃和執行戲劇節的涼山文旅集團董事長劉康認為,可以以戲劇節為突破,促進文旅融合,拉動全產業鏈發展。

戲劇節期間,針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雙城等地的市場,涼山推出了戲劇包機、戲劇專列、戲劇自駕、戲劇大巴等形式的客源引流產品。此外,當地還推出邛海濕地陽光之旅、溫暖群山之旅、香巴拉尋夢之旅等7條“戲游大涼山”主題旅游線路。

上海人潘妤從踏上涼山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喜歡上了這裡。在這裡看戲、會友、寫作、旅游,帶給她和大城市完全不同的感受,“明年還要再來這裡。”

“當人們來到涼山,一下飛機,就能帶動吃住行游購娛等各項需求。”劉康說,戲劇節不僅讓現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還能帶給游客、嘉賓和觀眾很好的服務體驗。

生活因“戲”精彩

從作品到產品、商品,戲劇成新名片

兩屆戲劇節,濮存昕見証了越來越多人到涼山追戲,買票看戲的當地人也逐漸增多。他相信,戲劇文化的傳播,將促進涼山與外界的交流。濮存昕說,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文化交流,國際戲劇節就是承載交流的良好形式。

不僅是線下觀劇,線上參與戲劇節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次戲劇節期間,相關抖音話題的參與視頻超過5萬個,播放量達7.9億次。涼山內外的許多戲劇愛好者以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的熱愛。

發展戲劇,正給涼山帶來種種變化。戲劇節期間,11月17日,四川省批准涼山的最后7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脫貧。未來,如何讓戲劇助力涼山進一步發展?

“互聯網時代的戲劇節,可以完成從作品到產品、商品的轉換。”劉康說,舉辦戲劇節能讓大家知道涼山的另一面,吸引更多人前來。

如今,通過戲劇節帶動文旅產業,進而帶動涼山農業發展的方式已日漸成熟。戲劇節期間,人們吃到的食物基本都是涼山本地的農產品,在景區工作、為戲劇節服務,也已成為當地人的增收選項。

在李亭等人看來,通過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讓更多人愛上戲劇,將讓“戲劇即生活”成為可能。

提到戲劇節的未來,劉康充滿希望:“以后當涼山人在外提起自己的家鄉,他們首先想到的將是這裡有個戲劇節。”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5日 12 版)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