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浙江四地在四川樂山探索東西部協作扶貧

不是簡單援助 攜手一起邁步(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本報記者  宋豪新
2020年12月01日06: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2017年,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台州市椒江區、衢州市江山市和金華市浦江縣等四地,開啟對口幫扶樂山市馬邊、峨邊、沐川和金口河“三縣一區”的征程。幾年來的東西部扶貧協作,讓浙江四地與樂山凝聚起跨越千裡的親情,教育、健康、產業、勞務和社會等領域實現全面協作聯動,文旅、經貿和科技領域深度融合推進。

  

  “全賣光啦!”2019年倫敦設計周上,來自四川樂山峨邊彝族自治縣的“彝族小涼山包”文創產品剛一展示,便被一搶而空。遠在數千公裡之外的彝族阿媽阿赫秀枝聽到消息,高興地喊了出來。

  作為峨邊婦聯彝繡工作室的一名成員,52歲的阿赫秀枝從事彝繡工作已有10多年。在這之前,彝繡工作室的產品主要集中於服裝等領域,一件產品少則幾十元,多則也就兩三百元。

  一塊彝繡“漂洋過海”,展現出的是山區老百姓奔小康路上日新月異的好生活,這一切,要歸功於浙江四地牽手四川樂山的東西部扶貧協作。

  2017年,按照中央部署,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台州市椒江區、衢州市江山市和金華市浦江縣等四地,開啟對口幫扶樂山市馬邊、峨邊、沐川和金口河“三縣一區”的征程。

  從端碗送水到挖塘養魚

  立足當前

  更要著眼長遠

  初冬時分,浙江—四川東西部扶貧協作樂山產業園犍為飛地園區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從表面上看,這個園區和別的園區沒什麼區別,但深入了解,就能發現它的不同:入駐企業絕大部分來自浙江,稅利則是由犍為、峨邊、馬邊、沐川、金口河“四縣一區”分享。

  這就是浙江與樂山聯合探索出的“跨省飛入+市內跨縣落戶”飛地園區模式。

  浙江省赴四川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工作組樂山片區片長、樂山市政府副秘書長朱潤曄形象地稱這個模式為“挖塘養魚”:浙江樂山聯合挖“塘”,聯合引“魚”,收益歸幾個對口縣區按比例分享。

  更特別的是,這個“塘”並沒有放在4個對口縣區,而是“飛”到了犍為。

  為何這樣?朱潤曄透露:4個對口縣區山高坡陡,土地匱乏,要實現脫貧,必須有產業支撐,經過反復研究,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這個方案。“提出容易實現難!”朱潤曄回憶,雖然各方對整體方案很認同,但在具體分配比例上卻分歧很大。

  尤其是落戶地和對口縣區之間的稅收分配比例,到底是7︰3,還是6︰4,抑或是5︰5,雙方各執一詞,經過反復協調,最終達成一致。

  “單純給予金錢上的幫扶,如同端碗送水,幾天就用完了。但引進一家企業,就有源源不斷的稅收和就業﹔建一個園區,就能吸引更多企業。”這是浙江對口幫扶的理念,不僅瞄准當前,更要著眼長遠,把產業扶貧放在首要位置。

  3年來,“挖塘養魚”的模式一以貫之,幫扶隊將近八成的協作資金用於產業發展,建基地、搞加工、促融合。

  不隻產業發展要“挖塘”,人才援助也要“挖塘”:在峨邊,幫扶隊在縣人民醫院建立起7個專家工作站,實現常態化入駐。在幫扶隊的支持下,峨邊縣人民醫院建起婦幼、消化等7個科室,先后培訓5000多人,引進新技術新項目70多項。

  從看天吃飯到精准落子

  產業脫貧

  方能穩根固本

  “4萬多元!”說起今年的收成,費友興奮地豎起4根手指。

  今年51歲的費友是沐川縣楊村鄉新壩村村民,曾經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江山市對口幫扶隊入駐沐川縣。蜂產業是江山市的優勢產業,如何用自己的優勢產業推動沐川的脫貧攻堅事業?在江山市副市長、挂職沐川縣委常委、副縣長楊君看來,協作,就是要整合雙方的優勢。

  幾經思考,養蜂業最終進入幫扶隊的視野。在他們的協調下,江山市農業農村局派出專門干部隊伍,同時協調當地蜂產業協會和會員企業進駐,把整個產業鏈條搭建起來。

  去年,費友養起蜜蜂,到今年逐步發展到60箱。前幾天割了第一輪蜜,扣除成本,純收入有4萬多元。“做夢都想不到能有這麼多收入。”面對記者,費友咧嘴笑了。

  在這個鏈條中,當地農民借助良好的生態環境,從事養殖業,江山對口幫扶隊主要負責提供技術培訓和資金支持,引進的企業負責檢測、加工、包裝、銷售。

  “終端產品就有10多個。”楊君透露,蜂蜜只是一種產品,通過品牌化、系統化的打造,讓產品變成商品,不僅有了穩定的市場,而且價值可以大大提升。

  一路走來,全縣的養蜂量從之前的幾千箱一躍變成今年的兩萬多箱,按照一箱售價1000元計算,也有2000多萬元的收入。

  這樣的故事不止發生在沐川。

  今年4月,中國紹興黃酒集團與馬邊達成初步協議,實施青梅果酒生產加工項目。同時,在紹興市越城區的幫助下,馬邊縣還大力發展白竹和藤椒產業,並與中旅集團共同打造“霧裡茶山”福來美麗鄉村核心區扶貧建設項目。

  在台州市椒江區的對口支持下,峨邊建起萬噸級的氣調庫,補上水果產銷的關鍵一環,打通了“基地+冷鏈+消費”的全產業扶貧鏈條,經濟效益大大提升。

  從單純輸血到扶智造血

  留下一支

  帶不走的隊伍

  3年前,浙江對口支援樂山的三縣一區,地廣人稀,地方財政收入少且來源單一,被列為四川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難度較大。

  對於地處偏遠、發展較落后的地區來說,人才非常珍貴。隻有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開孩子們通過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通道,才能有效地阻止貧困現象的代際傳遞。

  鑒於此,變單純的給錢給物為更加多元的智力、創意、人才幫扶,為受幫扶地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也是這一輪浙江對口幫扶樂山的新思路。

  在馬邊,對口幫扶的紹興市越城區先后投入扶貧協作資金2000多萬元新改建一批學校,同時在這些學校設立“樹人班”“陸游班”“魯迅班”“元培班”,構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方位幫扶體系。

  在市中區,浙江理工大學與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圍繞人才培養、師資培訓、基地培育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合作。

  3年來,在兩地牽手奮進的大背景下,峨邊彝繡走出大山,實現了“創意下鄉,產品進城”﹔沐川的蜂蜜賣到北京、上海,甜蜜產業有了甜蜜味道﹔馬邊的青梅和白竹制品出口日本﹔犍為建起跨省飛地園區,10多家浙江企業聞訊入駐……

  漫漫援川路,悠悠援川情。東西部扶貧協作,讓浙江四地與樂山凝聚起跨越千裡的親情,教育、健康、產業、勞務和社會等領域實現全面協作聯動,文旅、經貿和科技領域深度融合推進。小涼山、大渡河,鏗鏘豪邁的脫貧奔康大合唱,響遍了這裡的每一處山山水水。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1日 13 版)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