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目前全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鄉村交通短板加快補齊

咱們的村組路暢通了(小康之年補短板)

本報記者 常 欽 王錦濤 畢京津
2020年11月06日08: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路通百業興。“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快速推進,農村地區“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成為現實,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村公路裡程已達420萬公裡,農村公路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打通交通瓶頸,產業發展旺起來

  胡芹村坐落在河南柘城縣胡襄鎮,這個以蔬菜為名的村庄,產的胡芹遠近聞名。沿著村道,800余座蔬菜大棚一字排開。

  “多虧路修好了,胡芹越長越壯實!”種植大戶孫正義打開話匣子:“我們村裡個個都是種菜能手,可想鼓腰包,光會種菜還不成。”

  “前些年,田間全是泥巴路,運送肥料靠人背。到了採收時節,田間道路窄,大車下不去,一筐一筐菜,靠扁擔挑出來裝運,一家老小齊上陣得忙上10來天。”孫正義說,道路坑窪不平,運輸蔬菜時就算墊上棉被,也少不了磕碰,賣相不好賣不上價。有一次,外地客商要進村考察,還沒進棚看到菜,就因為顛簸不平的路,掉頭走了。

  新鮮蔬菜運送難,外地客商不願來,胡芹產業被卡著脖子,規模一直是小打小鬧。“要想壯大特色農業,必須打通交通瓶頸。”柘城縣委書記梁輝說,在政策扶持下,縣裡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以高速、國省干線為主,縣鄉道和村村通為輔的綜合交通網絡,為辣椒、胡芹、花生等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幾年間,胡芹村修建了3046米的環村公路,對村內800米主街和400米巷道進行硬化,泥濘的鄉間小路變成寬闊公路,產業路延伸到鄉間地頭。村黨支部書記劉全慶高興地說,如今升級改造的外環路穿村而過,商柘快速通道年底就能通車,“到那時,俺們村的芹菜20分鐘就能運到商丘市農產品批發市場,你說中不中!”

  變化不僅發生胡芹村。全國農村交通設施建設不斷推進,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的“兩通”任務提前完成。從2016年至2019年,貧困地區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建設了約9.6萬公裡硬化路,打通了一條條“瓶頸”路段。

  “修好一條路,帶活一大片,鄉村路成了致富路。”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陸繼霞說,交通設施建設為鄉村發展帶去了人氣、財氣,一批特色產業乘勢而起,為農民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打牢基礎。

  路通了,鄉村產業提檔升級。如今,胡芹村發展成了蔬菜專業村,胡芹摘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等金字招牌。瞅著條件越來越好,孫正義今年把胡芹種植面積擴大到了50畝。“除了種胡芹,大家伙還在地裡套種黃瓜、葉菜、番茄等,一年能收獲六七茬蔬菜,一畝地每年能收入一兩萬元。”劉全慶說,最近來村裡採摘蔬菜的游客多起來了,村裡正在規劃建設以蔬菜種植、觀光、康養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咱農民錢袋子肯定越來越鼓嘍!”

  夯實基礎設施,新業態發展快起來

  “叮咚、叮咚”……訂單聲此起彼伏,快遞車輛往來穿梭,從國慶假期到現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外納鎮的高志東忙得不亦樂乎,“花椒收成好,網上訂單數量上來了,真是忙不過來啰!”

  40多歲的高志東已經賣了20多年花椒。“剛開始那會,天蒙蒙亮就得背上干糧出門,走幾個小時的山路,進村入戶收花椒。”高志東說,“現在開車收貨,快遞發貨,效率高了好多倍。”

  隴南市地處甘肅東南,花椒口感純正,品質上佳。但礙於深溝大山,交通不便,花椒銷路不暢。隴南市提出“讓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成網絡裡的近在咫尺”,依托電商把優勢資源與全國大市場對接。

  “制約農產品電商發展的主要瓶頸在於物流效率低、成本偏高。”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認為,加快補齊交通設施短板,率先暢通物流“微循環”,解決“最后一公裡”問題,讓農產品運得出、供得上,才能賣上好價錢。

  隴南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快遞車進村方便了,名優特產飛出大山。

  “‘最后一公裡’通暢,開網店准錯不了!”靠著雙腿跑遍附近溝溝壑壑的高志東,看到硬化路串起了大村小寨,外納鎮並入了高速公路,快遞車直接開進村,不用再為收貨難、發貨難頭疼。高志東做了個大膽決定:貸款開公司、做電商。“大件貨走高速,貨運成本降一半﹔網上下單,電子支付,最快兩個多小時就送達。”通過電商,高志東的花椒已在20多個省市打開市場,甚至銷往國外,最大一單足足有7噸。

  路通了,更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城鄉間流動,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

  鄉村的美景被越來越多人看到。一條800米的道路,讓藏在深山的廣東開平市大沙鎮大塘面村成了“打卡地”。憑借著油菜花海、水庫風光,小山村上半年就吸引游客10萬人次以上。

  新業態對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提出新要求。政策加力,各地不斷夯實基礎。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653億元,同比增長14.5%。加大地方政府債券用於“三農”領域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

  一條條通達的農村公路,串起一條條“致富線”“風景線”。截至去年底,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975億元,帶動300多萬貧困農民增收﹔鄉村休閑旅游接待游客約32億人次,營業收入達8500億元。

  建好更要護好,“路長”上崗讓鄉村路百姓管

  在四川一些偏遠山村,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鄉親們面臨不少生活難題。“以前公路不通,看病要在羊腸小道上走幾個小時才能趕到醫院。”說起路的變化,四川省通江縣至誠鎮永豐村村民梁萬華很是感慨,“如今路拓寬了,看病、上學不再是難事,山路彎道加裝了護欄,平時有專人管護,有問題及時維修,村裡不少人買了小汽車。”

  通江縣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告別行路難,不僅要打通農村路,更要管護好、運營好,實現“一時通”到“久久通”。“十三五”以來,通江縣累計新改(擴)建農村公路4021.5公裡,設置專人分村、分段負責道路養護。

  魏后凱分析,以前,我國農村公路少、行路難,實現從無到有,重點放在“建”和“通”上。近年來,“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提質擴面,各地要轉向“管”和“護”上。

  “過去出去打工,從村裡到縣城這段路,走路加上搭車,再快也得兩三個小時,現在家門口坐上公交,30分鐘就到了,太方便了!”河南杞縣陽堌鎮小崗村貧困戶李二冰拎著行李,正在村裡的公交站牌前等車。

  “長期以來,農村鄉親們盼望像城裡一樣有便捷、安全的公共客運服務,隨著農村公路建設不斷推進,村村通上公交車,這既是鄉親們趕集買菜的便利車,也是接送小朋友上學的學生車,還是送醫救治的健康車,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杞縣縣委書記韓治群說。

  杞縣交通局局長胡興濤介紹,近年來,杞縣新建道路總投資1.14億多元,500多個村庄道路互通,實現了鄉鄉柏油路,村村水泥路。26條農村客運線路優化調整,83個貧困村設置候車亭,與縣城內城市公交無縫對接,貧困村通車率達100%。

  “農村路要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魏后凱說,現在不少地方推廣建立了路長制,使農村公路管護養護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今年1月份《農村公路養護預算編制辦法》制定出台,為吸納群眾參與農村公路養護提供政策保障。

  路修好了,路燈也安上了,如何對新建基礎設施管養護?胡興濤介紹,去年底,杞縣探索實施農村公路長效保護機制“路長制”,建立縣鄉村三級路長分級負責,與道路專管員聯動維護新修的道路。

  現在,小崗村村民李肖記成了大忙人。作為村裡的路管員,他負責著村裡的三條街道,巡查路面、平整路肩、排除積水……每天8小時,他都在路上忙活不停。

  在小崗村村口,記者看到一塊金屬路牌,上面寫著各級路長及路管員的基本信息、工作職責、聯系方式。胡興濤說,“亮名字、亮牌子、亮責任,方便監督和管理,有啥問題可以直接找到負責人。現在修好的鄉村道路上干干淨淨,以前隨意丟垃圾、佔道晒糧食的現象基本看不見了。”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6日 18 版)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