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郫縣豆瓣醬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陳述承——

手工釀制 醬味香濃

本報記者  王永戰攝影報道
2020年10月29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絕活看點】

  “晴天晒,雨天蓋,白天翻,夜晚露”,傳承數百年,陳述承恪守陳家制作豆瓣醬的祖訓。從豆瓣佐料的搭配,到翻攪的力度與時間,他都分毫不差。瓣子油黑發亮、醬味香濃、酥脆化渣,豆瓣醬在陳述承的傳承下散發出濃郁醬香。

  

  打開醬缸蓋,用棍上下翻攪正在發酵中的豆瓣缸,陳述承(見上圖)的手臂鼓起道道青筋,胡豆瓣子在攪動中四散翻滾,陣陣醬香扑鼻而來……

  在成都市郫都區紹豐和醬園,老師傅陳述承帶著幾個工人一一打開醬缸,翻攪起釀造中的豆瓣和豆瓣醬。“白天翻,直接關系豆瓣醬的發酵……”給工人說起翻坯子的要點,陳述承耐心講解。

  自12歲起開始學習做醬,年逾70的陳述承已堅持了50多年。從選材制作到發酵翻攪,陳述承始終堅持精益求精。按照他的手法,一缸豆瓣醬成熟出缸至少要經過一年以上的時間,其中不少還需三至五年才能成為極品豆瓣。

  選材上,老陳有著獨特的方法。辣椒要用牧馬山的二荊條紅辣椒,拌鹽得是自貢岩鹽,胡豆要用郫縣二流板的青皮大白胡豆,甚至醬缸都得用四川仁壽的陶缸子。

  “二荊條採摘時間得在每年7月至立秋后15天,辣椒必須色澤紅亮、肉頭飽滿、無霉變、無雜物。”老陳說,由於辣椒每年成熟期集中在7、8月間,豆瓣醬制作也就在此期間展開。

  首先是辣椒坯的制作。將新鮮採摘的紅辣椒,去掉辣椒蒂后,除雜、清洗、瀝干,再用扁鍬切成一寸二分長的短節,與鹽混合后放入槽桶中於太陽下暴晒,每天翻攪兩次。如此前后3個月,不斷淋澆,持續發酵,直到辣椒瓣自然卷曲,成熟的辣椒坯方能形成。

  相比而言,甜豆瓣坯子的釀制,則更需耐心和巧勁。新鮮的胡豆採摘下來,用六七十攝氏度的水焯過晾干,等胡豆起了皮子,便磨爛、脫殼,篩選出好的瓣子。而后將黃豆磨成面后與糯米粉混合制成曲餅,再與小麥面粉混合,與去皮的胡豆瓣攪拌均勻后放入扁筐中,送入曲房,蒸熟,使之自然發酵。

  多年制作豆瓣,陳述承一眼就能判斷甜豆瓣的發酵成色。“瓣子偏黑,意味著溫度過高,而溫度過低,顏色也會有所偏離,隻有深褐色才是絕佳品質。”每次進入醬園,陳述承總能第一時間根據濕氣與熱度決定是否要給瓣子加濕。

  等瓣子發酵成熟,將發酵后的豆瓣放入缸中與辣椒混合,便進入漫長的豆瓣醬釀制過程。

  在晒場上,紅色的豆瓣醬缸密密麻麻擺成一片。“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要起床,去攪拌缸裡的豆瓣生坯”,陳述承說,每口缸白天要翻攪兩次,而且隻能選在早晨太陽出來之前和傍晚太陽落山之后,當太陽暴晒時,則切忌翻攪。

  “早上一翻,便能將露水翻下去,促進發酵。到了雨天,就一定得蓋上蓋。”如此講究的工藝,也讓陳述承養成了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歇的工作習慣。勤翻、勤看、勤聞、勤嘗,帶著一班工人,陳述承一會兒為醬缸補鹽水,一會兒湊近細細品聞……

  說起陳家豆瓣醬傳統制作技藝,祖先陳逸仙最先從福建汀州遷入四川郫縣,偶然中發現“辣子豆瓣”口味絕佳。而后,陳氏豆瓣醬園先后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在一代代先輩們的鑽研開拓之下,郫縣豆瓣逐漸聲名遠播。

  經歷日晒夜露,待顏色油黑發亮,醬味香濃,豆瓣酥脆化渣,一缸飽含濃郁醬香的豆瓣醬就將出缸,化身佐料,進入千百萬家庭的餐桌之上……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9日 06 版)

(責編:高紅霞、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