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之笔描绘振兴画卷

秋风送爽,稻浪飘香,四川省万源市草坝镇柳黄村的田野间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
8月末的一个午后,阳光透过柳梢,洒落在一方农家院坝。万源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与草坝镇、村两级干部,携几条长凳,开展“一条板凳话民情”。村民们围坐一处,畅所欲言,倾诉实际困难。
村民采摘辣椒。马发海摄
“张学琼家屋后那棵大树倾斜严重,恐有倒塌风险。”村民朱正国第一个道出担忧。
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委统战部立即联合镇应急办、驻村工作队及村社干部赶赴现场勘查,并迅速制定排危方案。9月5日,危树被顺利清除,安全隐患得以彻底化解。周边村民对此赞不绝口——一桩桩贴心的民生服务,正不断累积他们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8月29日,柳黄村会石沟组的烘干房正式投入运行,首批收购的5万斤辣椒已烘干4万斤。这座烘干房、配套冷库及协调安装的变压器,均属省民委资助项目,总投资近150万元,如今已在柳黄村扎根成长,成为推动群众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柳黄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主导下,农副产品加工配套设施项目有效盘活了原会石沟村委会和新田扁村校的闲置资产,新建钢棚、烘干房、冷冻库及育苗大棚等,成功构建起“项目+专合社+农户”的完整产业链。依托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和定向收购的模式,与农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
对烘干辣椒进行手工精选。马发海摄
自项目运行以来,多重助农增收效益逐步显现。产业带动方面,订单种植模式已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辣椒800余亩,并季节性收购时令蔬菜、野生菌等农产品。借助冷藏、烘干等初加工环节,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保障优质优价。
就业增收方面,项目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0个,月工资3000元,单岗位年增收3.6万元;累计带动零工用工超过1200人次,实现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同时,村集体经济实现年增收5万余元。这些措施有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群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持续受益。
万源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项目升级与带农助农成效,计划围绕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管理、订单对接等关键环节,定期组织农户与务工人员培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同时,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制度,推动产业链各环节规范有序运转。加强产销对接,依托现有产业链资源,拓展多元销售渠道,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努力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统战之笔正以细腻而宏大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和谐美好的振兴画卷——让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真正润泽每一户人家、每一位乡亲。(马发海、王祎晗、余小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