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总工会:以梯次培育模式 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推进“立园满园”行动的关键阶段,龙泉驿区总工会精准锚定区域汽车制造等核心产业升级需求,将工匠人才培育作为撬动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支点,创新构建技能淬炼、梯次培育、礼遇护航、赋能产业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培育体系,以“匠心”驱动“创新”,用“人才链”支撑“产业链”,让产业工人在生产一线成长、在技术创新中发光,为“立园满园”战略落地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以赛促学赋能培训 筑牢技能人才“硬实力”
围绕产业发展实际与技能人才需求,龙泉驿区总工会搭建多维度技能提升平台,为工匠培育夯实基础。
在竞赛引领方面,区总工会将劳动技能竞赛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依托产业园区举办“匠心筑梦·问鼎驿都”职工技能大赛,2025年设置工业机器人操作、电工、叉车驾驶等10个贴合产业需求的赛项,吸引100余家企业的千余名职工参赛,60余名技术能手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此次大赛还带动200余家企业同步开展岗位练兵,1.2万人次产业工人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浓厚氛围。
在政校企协同育人上,2025年以来,区总工会依托“龙泉驿工匠学院”,开设无人机驾驶、工业机器人运维、救护员、金牌月嫂4个职业定制课程,培训满意度达96%,实现职业培训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同时,邀请38位行业顶尖专家与能工巧匠加入学院教师队伍,为职工传授前沿技术与工艺;与82家园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搭建实践锻炼与就业发展平台。今年以来,通过“场景化”“模块化”教学已为企业输送180余名专业人才,279名班组长经专项培训提升管理能力,构建起层层递进的产业链技能人才培育格局。
做优梯次培育服务 打通工匠人才晋升渠道
为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龙泉驿区总工会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工匠培育“金字塔”。
一方面,建立“驿都工匠—成都工匠—四川工匠—大国工匠”四级培育机制,形成“选拔—培养—认定—激励”闭环体系,搭建“区级发掘、省市级输送、国家级储备”的工匠进阶通道。目前,已累计建立“驿都工匠”动态人才库450名,通过“重点跟踪培养、择优推荐参评”,近年来成功输送大国工匠培育对象1人、四川工匠13人、成都工匠及培育对象136人,建成9家市级、37家区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实现高技能人才“层层晋级”。
另一方面,2025年联合出台《驿都工匠培育认定实施办法》,通过优化培育、认定、激励、使用、管理等措施,每年有计划地培育工匠人才,推动“驿都工匠”与省市级、国家级工匠培育工作精准衔接,打造“驿都工匠”人才工作品牌。同时,通过政策宣传、园区走访调研,推动企业建立“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职位晋升”双挂钩机制,打通技能人才向技术主管、生产负责人发展的职业通道,让“工匠路”越走越宽。
暖心礼遇技能人才 打造工匠留用“强磁场”
近年来,龙泉驿区总工会以系统性政策与全方位服务为抓手,营造“尊匠崇技”良好氛围,增强工匠人才归属感。在政策支持上,以“工匠绿卡”发布为契机,出台《成都市龙泉驿区礼遇工匠政策措施实施办法》,整合“部门+院校+社会”资源,为工匠人才提供人才落户、子女入园入学、优先窗口服务、交通出行等10大类长效化、精细化服务,解决工匠后顾之忧。
在专属礼遇方面,已发放437张具有IC功能的“工匠绿卡”实体卡,持卡可免费乘坐公交;电子卡则通过“龙泉驿工会”平台进入“工匠礼遇”板块实名认证,即可查询服务内容与办理流程。此外,依托该板块开展“匠心礼赞·云享关怀”线上礼遇活动2期,为391名工匠提供观影、洗车等生活服务,实现“一键认证、一卡专享、一网通用”,畅通线上线下服务“双通道”。
“构建覆盖工匠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培育服务链,就是要让技能人才在龙泉驿有奔头、有舞台、受尊崇,让他们的智慧与汗水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龙泉驿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目前龙泉驿区以汽车技工为主导的技能人才总量达24.9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4.9%,建成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育载体68个。
下一步,龙泉驿区各级工会将继续立足“立园满园”行动部署,深化工匠培育模式创新,优化服务生态,让“驿都工匠”品牌持续擦亮,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龙泉驿答卷”。(周玉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