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元场景激活城市内生动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6月16日起,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开展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参与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以实地走访、深度调研等形式,探寻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生动力,解码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通过深入采访报道各地区解决发展问题的真实案例和生动故事,总结提炼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和普遍规律,汇聚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大合力。
9月1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成都,展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夜游锦江:
烟火气与文脉交融激活夜间消费
东门码头文创市集吸引不少市民游客。
9月1日傍晚,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团的70余名中央及省直媒体记者来到成都东门码头,沿着东门码头至安顺廊桥的锦江河段登船夜游,在短短30分钟的航程里,记者们沉浸式感受成都夜经济的蓬勃脉动,探寻了夜游锦江给成都夜经济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的成功经验。
夜幕下的东门码头,一片熙熙攘攘之景。游船在锦江水面上来回穿梭,灯光洒落在泛起涟漪的水面,如梦似幻。记者们登上游船,随着游船慢慢前行,两岸璀璨灯光与古色古香的建筑尽收眼底。河岸的亭台楼阁被灯光勾画出精致的线条,与水中倒影彼此呼应。记者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不停地记录着这美轮美奂的夜景。
当游船经过一些热闹的岸边街区时,还能看到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这不仅展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也体现出夜经济下市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下船后,记者们在东门码头的文创市集驻足。摊位上,以熊猫元素、三国文化为灵感的书签、摆件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不少游客正挑选心仪的纪念品,还有不少NPC在岸上与游客们变戏法、写书签、画扇面等互动。“从船上看景,到岸边逛市集,体验很连贯。”不少记者表示,这种“船上观赏+岸上消费”的模式,让夜游的乐趣得以延伸。
农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王冠在体验完夜游锦江后表示,自己深深感受到了一场文化的流动盛宴:“古桥灯笼映着千年市井记忆,合江亭、安顺廊桥的雕梁画栋在灯影中诉说过往。与NPC‘诗仙’对吟、看古装表演……整个项目体验下来感受到了古今对话间,成都的烟火气与文脉底蕴交融。”(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余力 文/图)
社区养老:
老人在家门口乐享晚年
9月1日下午,“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有的老人在看电视,有的在练习书法,有的则在咨询养生知识……工作人员说,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为老服务中心的日常。
打破传统养老院的“围墙”,金牛区将这里打造成辐射营门口街道全辖区的养老服务“枢纽”。一进门,右侧电子屏上清晰展示着辖区2.5万余名6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400余名特殊困难老人的需求更是重点标注,精准服务一目了然。1400平方米的空间里,长寿食坊、银龄医馆、养老用品体验区等五大功能区划分明确,观影、理发、党建活动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从用餐供给到休闲娱乐,全方位覆盖老人生活需求。
“环境好、功能全、服务细,还能约老伙计们聊天写字,比家里还热闹!”72岁的许新建是中心的“常客”,时常约上老友们来这里聚会,交流书法心得,聊生活琐事。他口中的“自在感”,正是源于中心“开放式服务”的理念——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更在于资源的深度整合。
“我们把周边商户、医院、学校都‘拉进来’,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金牛区民政局养老科副科长王梦婷介绍,自2022年以来,中心通过链接多方资源,已形成“养、食、医、娱、学”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享老”的愿望。
据悉,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组建了4支志愿服务队,构建起覆盖街道、辐射全区的认知障碍友好支持网络。联合多家医疗机构组建“营门口街道老龄健康医养联盟”,打造“银龄医馆”,为老年人提供中西医诊疗、康复理疗、药物售卖等服务,定期开展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和医疗救助常识培训。
从“围墙内养老”到“家门口享老”,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用精准化、多元化服务,为成都市养老服务创新写下了生动注脚。(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周鸿)
春熙路商圈:
首店经济赋能消费新场景
成都IFS“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持续激发消费潜能,成都如何打好这“首”牌?9月1日,记者跟随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成都春熙路商圈,采访首发经济和离境退税服务等情况,感受消费市场迸发出的“新”活力。
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等一系列便利政策相继落地,成都正吸引越来越多国际游客来旅行和购物。2024年9月,四川首个“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落地成都IFS,窗口“前移”拉近了商圈和境外旅客的“距离”。
消费活力涌动,离不开优化消费体验。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带动下,离境退税业务保持高增长势头,今年1-7月,锦江区离境退税销售额及应退税额同比增长219.5%,服务近5000名境外旅客。“今年,我们还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结合消费场景,推出了店内退付、线上退付等新模式。”成都市锦江区税务局四级主办曾俊翔说。
消费体验持续优化,让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在成都感受了一把“丝滑”体验。
在成都春熙路商圈,人们总能鲜明感受到消费新体验、新活力。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新”。在商圈内,有各类消费品牌4000余种,其中知名品牌1989个,国际知名品牌670余个。
首发经济,在“首”,更在“新”,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持续地迭代创新。
阿迪达斯在四川的首个品牌中心、三叶草旗舰店就落子成都太古里。阿迪达斯成都太古里品牌中心客户体验经理艾卓表示,除了和全球同步的阿迪达斯全系列产品外,这里有很多中国、成都才有的限定产品。“比如,就有东南亚游客到成都直奔这里定制T恤,甚至‘安利’给朋友一起。通过大熊猫、火锅等丰富的元素,也在更大程度上向国内外分享和传递了成都的城市文化。”
用艾卓的话说,20分钟大家就可以定制一件属于自己和成都的城市回忆。在成都,更多的“新”不断地扑面而来,而围绕消费,大胆创新,未来还有更多想象空间、更多发展机遇。(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孟浩 文/图)
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