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汛期观察|灾害信息员谈“小岗位”如何支撑“大安全”

人民网记者 朱虹
2025年07月30日12:3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四川省自然灾害频发,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灾、全年防地震,时常面临大灾考验。因此,灾害信息员队伍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灾害救助等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大力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已经建设完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共有约6万人。作为基层防灾的第一线,灾害信息员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更好地完善制度,发挥灾害信息员的作用?

工作在一线的灾害信息员。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作为六万分之一的蒲吉胜,是甘孜州丹巴县格宗镇竹子沟村包家河坝泥石流(张家沟沟)的监测员。他家所在的村子地处山沟,每年雨季,全村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在镇政府招募灾害信息员时,我考虑到我自己在这儿长大,熟悉每一块石头、每一条河沟,且地灾风险隐患点离我家较近,如果能够为乡亲们做点事,挺好的。经综合考核后,我成为了一名风险点监测员。”在蒲吉胜看来,灾害信息员是灾害防治的“前沿哨兵”,扎根在防灾减灾的最前线,以“小岗位”支撑着“大安全”,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隐形卫士”。

“我认为,灾害信息员工作的核心就是在灾害的‘不确定性’中构筑‘确定性’。我的日常工作多为重复统计、巡查记录,但每一组数据背后都关系着群众安危。这些‘流水账’也是群众的‘定心丸’。”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镇长路辰也是一名灾害信息员,他在基层参与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处置工作时,积累了灾害信息统计报送经验。在他眼里,从事灾害信息员的工作既是职责所需,也是专长所在。

从2013年起,乐山市夹江县应急管理局救援救灾股股长秦涛就开始从事灾害信息员工作,其间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与考核,取得灾害信息员职业资格证书。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摸透了所在县域灾害风险特征和信息上报流程。我认为,灾害信息员的工作是基层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不仅要通过提前预警为应急响应争取黄金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要用‘一手数据’支撑政府部门救援决策,避免决策滞后或偏差。”秦涛说,还要提升基层对灾害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完善“纵向到底”的防灾体系。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灾害信息员作为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哨”,在防范应对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在一线的灾害信息员。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有些人认为灾害信息员的工作就是简单的‘报个数’‘走个过场’,但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送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只有灾害发生时,灾害信息员的工作才有意义,却忽视了他们日常排查和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关键作用。”雅安市石棉县新棉街道安靖社区八组监测员马勇说,公众需要更正视灾害信息员的工作。

“现在科技不断发展,智能化可以减轻许多工作负担,有人认为年轻人用无人机开展巡查更高效,不需要人工巡查。事实上,山区地形复杂,无人机只能拍摄到大场景,对于近距离是否有裂缝、堵塞的情况却难以排查,所以在涉及安全的排查上,人工巡查的准确性、细致性是无人机难以替代的。”达州市宣汉县土黄镇镇长罗兆兵作为一名灾害信息员,也需面对队伍老龄化与技能断层的问题。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做好灾害隐患排查、信息报送等工作,雅安市石棉县新棉街道安靖社区八组监测员马勇说,仍需加大对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引入更多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使用培训,提升基层队伍的专业水平,“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员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工作热情。”

罗兆兵希望,通过推广科技赋能灾害防控,破解基层人力不足、排查盲区等难题。比如,在隐患高发区域布设低成本物联网设备(如智能水位传感器、裂缝监测仪),实时回传数据至镇级应急管理平台,AI自动分析异常波动并触发预警,解决人工巡查滞后的问题;汛期运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像仪,对山体滑坡隐患点进行夜间巡检,精准识别地表温度异常变化,提前预判风险。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