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心铺就振兴路
——记四川古蔺县人大代表彭良圆的履职答卷

从成都钢材市场的弄潮儿,到古蔺县原双沙镇政府的驻村书记,再到毅然返乡的村支书、村主任、县人大代表——彭良圆,他所走的每一步,都踩在家乡古蔺县马蹄镇石田村渴望振兴的脉搏上。这位35岁的汉子,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赤诚,在田坎间书写着履职担当。
赤子还乡:从“蓉漂创客”到“田坎书记”的蜕变
2016年,彭良圆告别初具规模的钢材事业,回到双沙镇政府历练四年。2020年,他带着养殖跑山鸡的蓝图回到马蹄镇石田村。甫一回村,棘手难题便横亘眼前:2017年某合作社留下的400余亩连翘因旱灾枯死,土地撂荒两年,十余万元租金拖欠未付,民怨沸腾。
面对遗留的烂摊子,作为新任村支书兼县人大代表的彭良圆没有退缩。他多方奔走协调,硬是在2021年初为乡亲们追回了被拖欠的10余万元租金。租金到手了,但荒芜的土地依旧刺痛他的心。市场调研、土地分析、外出考察……他敏锐锁定“蜂糖李”,带头掏腰包改种。深知一人之力微薄,他更以代表身份为桥梁,自费联络乡贤,成功引入四川元哲泰科技有限公司,让800亩荒山重披绿装,总投资达200万元。
产业破局:一颗蜂糖李撬动的“荒山变现”奇迹
产业火种一经点燃,便呈燎原之势。彭良圆于2023年8月注册古蔺县马蹄镇元丰种养殖场,产业版图不断扩张:蜂糖李与巨进1号:合作种植800余亩,辐射三村;特色果品:40亩丰果期晚熟红心脆桃;粮食品质:220亩高山优质水稻,2025年试种4种省农科院新品种。
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民生分量:种养殖场年用工超1600个工天,发放工资16余万元,支付土地租金18万元,惠及148户农户,提供25个稳定岗位,其中8人为脱贫户。荒山真正变成了乡亲们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治理有方:“夕阳红”巧解千家结
产业兴了,和谐乡村同样不能落下。面对村里矛盾纠纷频发,甚至曾有“民转刑”案例的痛点,彭良圆再次展现治理智慧。2023年7月,他主导成立石田村夕阳红矛盾调解中心,成员包括人大代表、退休干部、乡贤、驻村辅警等地方威望人士。
这支队伍“治未病”:每周排查建立台账,村内会议分析研判,能解立解;对“疑难杂症”,则精准选派调解员入户化解。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重大纠纷8起。他们坚持“走村入户,萌芽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乡村风气为之一新。
基建惠民:3500万资金点亮乡村新颜
“路没硬化”“没水吃”“路灯不亮”“安防缺位”……彭良圆的笔记本记满了乡亲的急难愁盼。双重身份成为他争取资源的优势:积极向政府汇报,动用个人人脉争取项目。
自2021年任职以来,他累计为石田村争取落地项目资金超3500万元:村道硬化率超90%;自来水覆盖率100%;路灯实现全村覆盖;天然气入户管道铺设中。乡亲反映3.5米硬化路坡陡无护栏、个别小组缺路灯,他立即行动,联络乡贤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1.2公里护栏,并争取企业捐赠50盏路灯(价值5万元),安全隐患与照明难题迎刃而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彭良圆常用此言自勉。从追讨欠租到荒山变果园,从矛盾频发到“夕阳红”暖人心,从基础设施滞后到村貌焕然一新——这位脚沾泥土、心怀赤诚的人大代表,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诠释了“领头雁”最厚重的内涵。石田村的蝶变,便是他交给选民最有说服力的履职报告:山乡无言,振兴有痕;代表担当,百姓心秤自明。
来源:马蹄发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