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翠屏:蓝莓串起“致富链”,让村民端稳了“就业碗”

盛夏时节,在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月寺村的蓝莓园里,墨绿的枝叶间虽已不见硕果压枝的盛景,却处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近年来,月寺村以蓝莓产业为支点,构建起“党建引领、多方联动、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不仅让村民端稳了“就业碗”,更让村集体经济跑出了“加速度”。
“我常年在蓝莓园务工,负责施肥、浇水,采摘季更忙些,算下来年收入很可观。”村民黄跃全手持修枝剪,熟练地打理着蓝莓枝条。修剪枝条、追施有机肥、清理杂草……一系列养护工序正为来年的丰收埋下伏笔。据月寺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洪介绍,蓝莓园自2014年落地思坡镇,如今已拓展至220亩,培育出十余个早、中、晚熟品种,游客采摘期可延续50天。“今年五月,我们举办了亲子游园活动,吸引100多个家庭参与。”李明洪说,这种“采摘+文旅”的融合模式,让园区知名度显著提升。
在产业发展之路上,月寺村探索出“供销社 + 村集体 + 农户”的三元合作模式,思坡镇供销社统筹技术与市场,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每年按收益 10% 分红,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实现双增收。据悉,今年蓝莓园年均用工超3000人次,为村民带来30万元劳务收入,村集体经济进账3.5万元,将全部用于40公里村道硬化、沟渠修缮等民生工程,以及帮扶困难群众、困境儿童等公益事业,真正做到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
“园区起步时技术薄弱,我们第一时间派驻专家驻点指导,在蓝莓销售环节,我们同样将持续关注。” 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经营管理站站长廖华介绍,在翠屏区农业农村局的牵线搭桥下,蓝莓园与浙江蓝之美集团签订供销协议,如今蓝莓园已从单一采摘转向“订单农业+深加工”模式,实现“园区果子全收购”。李明洪透露,未来月寺村蓝莓园将依托订单农业扩大种植规模,让蓝莓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月寺村的蓝莓产业发展,正是翠屏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翠屏区紧扣“党建引领、要素保障、提质增效”三个关键,持续深化“村集体+企业+型经营主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结合选派“职业经理人”赋能村集体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利用项目、资金、土地、人才等资产资源,因地制宜挖掘村集体潜力、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已公开交易农村产权21宗,交易金额1035万元,有力促进了村集体发展壮大。未来,翠屏区将继续围绕着全区的集体经济发展,通过企业+农户+村集体的运行模式,助力全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刘怡)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