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展馆实力圈粉

色彩斑斓中,感受“非遗版”四川

2025年05月25日07:50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色彩斑斓中,感受“非遗版”四川

参观者正在绵竹年画博物馆展台体验拓印年画。

  5月24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迎来客流高峰。在四川展馆,“天府文创集市”、众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体亮相,凉山彝族服饰走秀、达州安仁板凳龙等非遗表演接连上演。展馆变非遗秀场,四川展馆以古老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相融圈粉,观众排队体验。

  传统与现代交织呈现创意无界

  在春节申遗过程中,四川的自贡灯会、绵竹年画、夹江年画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申报。今年的深圳文博会,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体亮相四川展馆,通过文创展陈、活态体验等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

  在绵竹年画博物馆展台,年画拓印体验成为热点,尤其是吸引不少亲子家庭排队体验。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李悦介绍,此次参展,除了带来馆藏的传统绵竹年画和文创产品外,还有当地多家绵竹年画企业的跨界创意产品,例如利用本地玫瑰生产的玫瑰香膏,在包装设计上融入绵竹年画的生动造型和色彩,很受欢迎。现场,一对“勤不穷”和“遇不迟”猫狗门神手办吸引众多观众。李悦介绍,手办创作灵感来自绵竹年画中传统武将门神,融入年轻人喜爱的宠物形象与谐音梗。

  展馆中,青神竹编、泸州油纸伞、广元白花石刻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带来兼具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通过现代设计理念加强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创意无界中演绎非遗共潮生。

  当非遗遇上世界自然遗产,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在黄龙展台,以“人间瑶池”的青绿黄为灵感,以珐琅、点翠等非遗技艺,打造出一批文创潮品,把黄龙之水变为可佩戴的精美配饰,受到年轻观众追捧。

  多民族风情共展“锦绣四川”

  此次亮相深圳文博会,四川展馆聚焦“锦绣四川”概念,汇聚了蜀绣以及彝族、羌族、苗族、傈僳族等的民族刺绣、织造、染色等传统工艺,以斑斓色彩展现四川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太高级了!”四川展馆中,一场高颜值的彝族服饰秀带来充满特色地域美学的视觉盛宴,吸引大批观众围观拍照。彝族姑娘、小伙们身上穿着的,正是来自凉山越西本土孵化的彝族服饰品牌衣迪阿诺。该公司总经理莫色有古介绍,品牌将彝族服饰、彝族刺绣、羊毛擀毡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与时尚新美学观念结合,再造具有时尚前沿感的新民族服饰。

  一旁的绵阳北川沙朗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展台,则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风格。这里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绣的多种文创产品,既有传统的羌族服饰、背包,也有融合现代创意的胸针、杯垫、发饰等。绣娘杨华娟展示了刚完成不久的一幅大型刺绣《羌年》。《羌年》从创意到完工,花了四五年时间,十多名绣娘以羌族刺绣工艺绣下跳莎朗舞、敲羊皮鼓、喝咂酒、迎宾客、庆丰收等多种羌年习俗。

  “这是蜡染,与大家平时见到的扎染制作工艺完全不同。”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珙县苗族蜡染展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熊宗会以刀为笔、以蜡为媒、以靛为墨、以布为纸,给逛展观众演示苗族蜡染制作流程。熊宗会介绍,珙县苗族蜡染色泽以蓝白为主,过去主要用于制作苗家姑娘的百褶裙,如今已创新应用到发卡、随身镜、胸针等生活用品中。(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文 黄潇/图)

(责编:李强强、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