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聚焦四川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系列报道(一)
一线调研行|从“民呼我应”到“民忧我解” 看四川达州如何托起600万人妥妥的幸福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做好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办理工作的批示要求,在省政府办公厅、省信访局的指导下,即日起,人民网四川频道深入自贡、攀枝花、绵阳、内江、南充、达州等市(州)实地调研采访,推出“人民网聚焦四川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系列报道”,通过“书记谈感悟”“市长话实践”“一线调研行”“数说‘办帮解’”等内容呈现,全面展现各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实践和成果。敬请关注!
“感谢党委政府,去年建成投用的渠县渠江街道解放社区老年食堂,不仅解决了社区老年人的吃饭问题,90岁以上老人更是可以免费就餐……”这是2024年,来自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的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的建议变成现实后的《感谢信》。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类似这样的感谢留言,近三年来,达州各级领导共收到82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网民留言是群众最广泛、最具体的心声和诉求,认真对待、妥善处理群众网上诉求,既是工作方法,也是政治责任。近年来,达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数字化赋能、制度化明责、闭环化督办、体系化推进等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我们始终把大家的心声放在心上,通过政府网站‘领导信箱’、人民网‘领导留言板’、12345热线等渠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已经成为新时代推动政民互动的有力抓手。”达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磊介绍,2024年,达州共办理网民留言8595件、办结率100%,办理和答复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诉求74.7万件、办结率100%,服务满意率99.88%。“我们努力让每一个声音都被听见、每一个诉求都被回应。”
办“食”事 托起老人“舌尖幸福”
4月23日上午11点,还未至正午,达州市渠县渠江街道解放社区老年食堂内已是一片热闹景象——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一荤一素、两荤两素……厨师在取餐口忙碌着,按需为老人打饭,食堂内香气四溢。
老年食堂取餐口前,厨师正在按需为老人打饭。人民网 赵祖乐摄
“这里的饭菜很新鲜,也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家住附近的83岁老人郑良忠激动地说,“在这儿吃饭还有补贴,一荤一素才4块钱,90岁以上的更是免费,这让我们非常有获得感。”
渠县是人口大县,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渠县常住人口91.75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23.23万,占总人口的25.32%。
2024年6月,有渠县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希望在各个小区设置老年餐厅,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制定合适的饮食,解决老年人年龄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问题。
“收到留言后,我们第一时间转给了主管部门县民政局办理,并一同开展了调研走访。”渠县县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王宣波说,“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决定在渠江街道解放社区建老年食堂,并于10月建成,12月26日正式营业。”
目前,渠江街道解放社区建老年食堂日均接待就餐老人超100名。“为避免出现饭菜过剩或不足的情况,我们每天都会提前准备70至80人左右用量的饭菜,如果不够,会再根据用餐实际情况随时增加。”食堂负责人雷建飞说道。
“为了有效解决60岁以上老人用餐难问题,除解放社区老年食堂外,我们还另外选设了2个点位,分别是渠江街道古湖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渠南街道万兴社区老年食堂。”达州市渠县民政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田文俊介绍,“古湖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于今年3月建成,万兴社区老年食堂还在建设中。”
田文俊表示,除了点位的选取外,县民政局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老年食堂持续发展。“我们采取了政企合作方式,由县里的国有平台公司负责老年食堂的经营,政府根据现有政策给予企业适当补贴,从而保障老年食堂能够持续运营。”
老年食堂内,老人们正在享用午餐。人民网 赵祖乐摄
“我们总共制定了6个套餐。得益于政府的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就餐的价格分别是4块、5块、7块、8块、10块、11块,对比补贴前的价格,优惠均达到了一半。”雷建飞说,“尤其是9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就餐,这真的是解决了老人们的用餐问题,托起了他们‘舌尖上的幸福’。”
渠江街道解放社区老年食堂的良好反响,只是渠县党委政府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渠县网信办高度重视网络理政工作,紧扣“为民服务、精准治理、科技赋能”主线,通过“三力”驱动实现网络理政高质量发展,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据统计,近三年来,渠县累计办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群众诉求530余件,主要涉及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道路运输等方面内容,办结率100%,满意率100%,真正做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妥善处理诉求事项、反馈办理回复情况。
改旧居 打造居民“宜居图景”
“这片房子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经不能居住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平台上反映了下,没想到真的就正式启动了我们小区的旧房改造项目……”这是达州市通川区姚家大院正式启动旧房改造项目后,当地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感谢留言。
达州市通川区的老城区主要位于东城、西城2个街道。老城区内的牌楼、西圣寺、北岩寺等27个片区存在大量危旧房,涉及近3万户、300余万平方米。这些房屋大部份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周边环境、基础设施较差,有的甚至路连不通、车进不去。而危旧房中的安全隐患,更是当地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
2022年7月,有通川区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牌楼社区姚家大院周围棚户区的房屋很多都出现了开裂、平移等现象,希望纳入改造,消除安全隐患。
“收到这条留言后,我们立即将线索转交给了区住建部门。当时,刚好赶上‘达州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战’,考虑到该片区确实危旧房情况较为严重,我们就向领导做了汇报,看三年攻坚战的项目能否优先落地在这里。”达州市通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网信办主任韦永炜说。
2023年10月,在网信办、住建、街道等多方努力下,通川区姚家大院危旧房改造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姚家大院危旧房改造示范项目施工现场。人民网 赵祖乐摄
“此轮危旧房改造,只能按原房屋合法面积1:1实行以旧换新,且居民需对自己纳入改造的危旧房承担主体责任,分担部分费用。”达州市通川区西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清平说,“这样相当于让群众把自己的钱放进别人的口袋,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要改变他们在棚改(拆迁)时代形成的‘抱钱回家’思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尽快完成居民的签约、搬迁工作,西城街道抽调了近三分之二的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工作,进家门、拉家常、解家事,主动向群众算明白健康、安全、经济“三本账”。
最终,在100天的时间里,实现了420户居民签约率100%,彻底解决5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清理商户79户,清理被占用公共房屋67处,完成1家规上民营企业天泰药业公司旗下酒店、门市、办公楼等的签约拆除。
“包括新增的姚家大院、市物资局家属院等4个项目,通川区纳入全市攻坚示范项目共27个,面积达255.2万平方米,涉及群众2.4万户,预计投资66亿元。”达州市通川区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聪介绍,截至目前,已启动23个项目,其中完成13个、在建项目10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4个。
据悉,近三年来,达州始终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作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的重要窗口,共办理网民留言3192件,实现受理率、办结率双百目标,针对网民反映的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城区停车位扩容等民生问题,累计开展会商研判36次、线下回访58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19项。
达州市委书记邵革军表示,未来,达州市委、市政府将一以贯之坚定扛牢政治之责,把“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贯穿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始终,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领全市党员干部在不断改进作风中“决胜‘十四五’、冲刺三千亿”,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更好造福老区人民。同时,始终昂扬“奋进之志”,以“高手在民间”心态对待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意见建议,不断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持续提升“民生之效”,发挥好“领导留言板”“民心直通车”“民呼回应中心”作用,紧盯“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用心用情全力托起600余万老区人民妥妥的幸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