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流高峰期 成都地铁春熙路站如何避堵?

人民网成都5月9日电 (记者郭莹)记者从成都轨道集团获悉,今年“五一”假期,成都地铁累计运送乘客2858万人次。其中,春熙路站5月2日进站量突破单日历史最高纪录,超18万人次。一直以来,春熙路地铁站是成都繁忙商圈之一春熙路商圈的核心枢纽站点,在客流高峰期,这个地铁站如何“快速响应、精准调控”,保障市民乘客的安全出行?这背后离不开一套 “智控→联防→韧性”的智慧治理体系。
据了解,春熙路站日常客流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双潮汐”特征。在时间维度上,工作日呈现出“朝进夕退”的脉冲波动,清晨,上班族们步履匆匆地涌入,傍晚又踏上归途;而在节假日,13:00-18:00则是双峰叠加,进出站客流双向持续高位运行,热闹非凡。在空间层面上,站厅层换乘客流在扶梯节点形成 “双向剪刀差”,复杂客流情况给运营带来压力。
据春熙路地铁站值班站长程震介绍,通常情况下,他们依据严谨的客运组织流程,在高峰时段进行定向管控。主要方式就是利用站台设置 “川” 字型铁马,就像一条条有序的通道,精准分流乘客。在此期间,他们还会灵活地改变扶梯方向,让乘客的流动更加顺畅。客流高峰期,春熙路地铁站的对换乘通道及步梯实行定向通行,出入口采取半进半出的方式,有效平衡进出站客流。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最终实现了对站台到站厅再到出入口这一区域的立体化管控,解决了进出站拥堵、客流对冲等问题。”程震表示,在这样的多维分流和有序引导下,乘客的出行体验变得更加顺畅。
春熙路处于多商圈交织的特殊位置,一项数据可见其繁忙——“五一”期间,成都地铁主要商圈站共计运送乘客170.76万人次。其中,春熙路商圈站客流量占据主要商圈站总量的半壁江山,占比达57%。高峰期,地铁春熙路站如何避免客流压力集中在某一区域?背后离不开科学智慧的联动管控。
据了解,在春熙路的三级客流控制方案中,客流管控升级启动条件比传统界限更加灵活。春熙路地铁站依托IFS、太古里等周边商业体的联动响应,通过区域负责人实时协同决策,让车站各节点的客流压力实现均衡分布。
另外,该站点还特别注重设备保障。“比如,地铁2号线A、B端扶梯,就是承载大量客流的关键设备,日常维护与检修至关重要。”据程震透露,地铁站有一套应对大客流期间地铁扶梯故障的的快速响应流程,还建立起一套“故障率-客流强度-维保周期”三维预警模型,实现从“救火式应急”到“治未病式防控”的长效治理模式转变。每逢节假日前,他们都会针对设备保障开展电扶梯、站台门、通风空调节前专项检查,同时安排相应管理人员值班,为假期设备顺畅运行保驾护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