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工作将展开
煤电技术指标体系出炉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廖睿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拓展煤电技术指标体系,指导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建设运行和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
长期以来,煤电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方面发挥了“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煤电装机以不到40%的装机占比,提供了约60%的发电量、70%的顶峰能力和接近80%的调节能力,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90%以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同时,煤电还是现阶段我国最经济可靠的热力供应主体,是我国民生采暖和工业用热重要的热源保障。
“近年来,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在统筹能源转型和安全供应的压力下,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煤电面临着进一步深刻转型发展的巨大挑战。”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作为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煤电需要多措并举努力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在电力系统结构和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煤电作为重要的系统调峰电源和惯量支撑电源,仍需进一步挖掘灵活调节能力,提升煤电深度调峰、快速爬坡、一次调频和启停调峰能力,持续高质量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据介绍,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在充分衔接“三改联动”(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基础上,着眼于适应双碳战略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以“深调峰、快调节、强支撑、宽负荷、高韧性、低排放”为主线,从煤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4个方面建立健全煤电技术指标体系。
安全可靠是新一代煤电升级的基本前提。在安全可靠指标方面,《实施方案》重点考虑保供期申报出力达标率、保供期非计划停运次数等2项评价指标。新一代煤电的高效调节,扩展为供电煤耗、低负荷煤耗攀升幅度、深度调峰最小出力、负荷变化速率、一次调频、启停调峰等6项指标要求。除深度调峰最小出力和供电煤耗外,其他4项指标均为首次在产业政策中予以明确。
清洁降碳是新一代煤电升级的重要方向。《实施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机组实际情况和区域资源条件的差异,对现役机组、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提出了差异化的碳减排实施标准。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机组采用降碳措施后,度电碳排放水平应较2024年同类型机组降低10%至20%。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了新一代煤电应重点聚焦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决策等3个评价指标。
据介绍,《实施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机组实际情况和区域资源条件的差异,对现役机组、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提出了差异化的碳减排实施标准。不强制要求所有机组实施低碳化改造建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