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透视四川“双向揭榜挂帅”榜单——

从40到100,仅仅2个月带动力显现

2025年04月22日08:08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从40到100,仅仅2个月带动力显现

两个变化

●意向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数量比上次活动有所提升,说明企业想投、敢投、愿投的信心更坚定

●增加了眉山、宜宾、自贡、巴中、攀枝花等市州的企业,市州踊跃参与,表明“双向揭榜挂帅”带动力持续提升

4月20日,“‘四链’融合 双向揭榜挂帅”——四川省2025年首批项目立状签约暨第二批榜单发布仪式在成都举行。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现场发布第二批“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0个。此外,35个首批项目现场立状签约。此时,距首批40个项目发榜仅过去2个月。

揭榜挂帅的目的,是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建立一套选贤任能、让能者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去年12月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推动成都科创生态岛“四链”融合先行先试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提到,通过实施“双向揭榜挂帅”,到2027年支持揭榜项目500个以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

100个项目广发“英雄帖” 双向奔赴,聚焦重点产业选贤任能

“我们的手很带‘感’。”现场,天府绛溪实验室微波与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副主任潘亮用一句玩笑介绍他们的创新成果——“带‘感’人形机械手应用及产业化”项目。

所谓带“感”的手,是指这双机械手灵活度高,有22个自由度。同时,机械手在触觉、温度感知方面也十分灵敏,能广泛应用于精密焊接、工业装配、家庭养老等领域。“目前,这双机械手大多应用于工业环节,希望经过市场培育降低成本,进入家庭消费端。”潘亮现场发出“英雄帖”。

“来看看我们的混动‘飞的’。”四川天府新区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的展台前,一款混动版飞行器吸引不少人驻足。

“简单理解,我们就是给飞行器搭建一套混动系统,希望破解低空经济续航和载重的瓶颈。”西北工业大学副研究员邓文剑介绍,希望通过“发榜”,和研发需求旺盛与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合作,让混动“飞的”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

科研院所、高校带着成果找市场,科技创新企业则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现场发榜,寻求解题技术。

“我们将拿出2000万元,诚挚邀请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积极揭榜。”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严帅广发“英雄帖”,求解如何提升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应用的认知能力。“希望攻克认知技术难题,提升大模型性能,使其成为企业推动新型工业化转型和智慧文旅的重要工具。”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共有“成果找市场”“企业找技术”100个项目抛出橄榄枝,涉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细分领域,这些项目将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项目产业聚焦度高、科技含量高,企业投入的意愿也强。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注意到两个变化:一是意向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数量比上次活动有所提升,说明企业想投、敢投、愿投的信心更坚定;二是增加了眉山、宜宾、自贡、巴中、攀枝花等市州的企业,市州踊跃参与,表明“双向揭榜挂帅”带动力持续提升。

35个项目签订“军令状” 限时攻关,力争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恭喜恭喜,揭榜成功。”20日上午9时左右,成都天齐增材智造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高邦奎刚进入会场,就收到圈内好友的祝贺。天齐增材揭榜了“国产个性化3D打印颞下颌关节假体项目应用与产业化”项目,在现场进行立状签约。

今年2月,四川发布2025年“双向揭榜挂帅”首批40个榜单,四川大学的国产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技术吸引了天齐增材。高邦奎说,作为一家从事3D打印口腔应用的企业,项目中涉及的金属3D打印、医学影像建模等技术,不仅将丰富企业产品类型,还将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很快就和四川大学取得联系,讨论合作细节。”

当天,35个首批项目进行立状签约,其中,“成果找市场”项目16个,项目总经费5.6亿元,“企业找技术”项目19个,合同金额5.4亿元。

“签下‘军令状’,我们将按照既定目标开展限时攻关。”高邦奎说,他们已组建一支30人的专项研发团队,申请近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推动产品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我们初步计划,在3年内完成目标。”

“双向揭榜挂帅”项目聚焦重点产业的重大关键问题,意味着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榜”揭了,“帅”挂了,如何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关注的重点。

“既要服好务,也要问质效。”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为了能让企业、科研院所团队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攻关,他们组建了工作服务专班,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科技金融、场景应用、孵化育成等配套服务。同时,为保证项目进展顺利,将开展“里程碑”节点考核、阶段性资助经费拨付和项目绩效评价。“我们将把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为衡量标准,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责编:袁菡苓、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