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高质量发展看广元:“海绵”里的便民利民

2025年04月21日15:1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清晨的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掠过新修复的水生植物群落,市民在透水铺装的步道上晨跑;傍晚观江景之时,“两江四岸”的生态驳岸倒映着璀璨灯光,散步的居民感叹道:“再也不用担心雨天积水湿鞋了。”

这是广元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日常图景。近年来,这座川北城市以“自然积存、渗透、净化”为笔,在嘉陵江畔绘就了一幅城水共生的生态画卷。

从防汛沙袋到会呼吸的“城市毛孔”

“以前下大雨,江水倒灌,岸边商铺都要堆沙袋。”在嘉陵江边经营茶馆的老板记忆犹新。如今,6.2公里的“两江四岸”经过海绵化改造,12处生态排口如同“城市毛孔”,让雨水有序渗透。设计师巧妙利用2600米生态岸线,将硬质堤岸变为层层跌落的亲水平台,搭配80000平方米透水铺装,即使暴雨天,雨水也能通过5400平方米的雨水花园缓缓下渗。

傍晚江景一角。李岢洋摄

傍晚江景一角。李岢洋摄

最富创意的改造藏在桥头公园的隐藏空间——设计师利用高架桥下空地,用透水塑胶铺出600米荧光慢跑道,雨水花园里种植的狼尾草在夜间与星光呼应。项目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海绵化改造后,通过雨水资源化利用,相当于每年节水量有50个标准游泳池容量。”

排水建设搞好了,商业气息随之而来。以老铁桥为起点,漫步在广元铁桥桥头公园,一路上是热气腾腾的火锅串串、韵味十足的老茶馆、热闹非凡的酒吧,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商业步道成为嘉陵江畔的独特风景。“环境打造好了,有人气了,现在每晚来散步的市民比过去多了一倍。”广元市文旅康养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民在凤翔楼下的夜生活。李岢洋摄

市民在凤翔楼下的夜生活。李岢洋摄

走进城市中心地带,利州广场继续施展着吸水魔法,1.1万平方米透水混凝土取代了老旧地砖,2300平方米雨水花园收集的雨水经净化后,化作旱喷广场的水幕景观。而在南河湿地公园,3000米补水循环管网如同“生态血管”,滋养着4万平方米新修复的水生植物,吸引20多种鸟类重返栖息,以往市民易发城市洪涝的积水地变成了绿色生态佳地。

小区蝶变:89个老旧社区的“逆生长”故事

除了利好生态环境,小区居民更是在这场城市海绵化的演变中提升了幸福感。据了解,去年夏天,广元市改造后的89小区经受住了连续暴雨考验——新铺设的16.6万平方米透水地砖像“海绵”般吸水,45公里雨污分流管网让路面不再积水。

改造后小区的“海绵化”设备。李岢洋摄

改造后小区的“海绵化”设备。李岢洋摄

这场“逆生长”源自广元独创的“坝坝会”模式。在瑞达丽景湾小区,居民们通过98%覆盖率的意愿征集表,自主设计了停车位和儿童活动区。政府整合3亿元资金,将89个老旧小区打包改造,连片打造出南河街道“九合一”完整社区样板。如今,这些小区房价平均上涨12.7%,信访量下降超60%,“雨天看海”彻底成了老照片里的回忆。

从“治水”到“智水”,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藏着民生密码:利州广场的舞步更轻盈了,老旧小区的晾衣杆不再挂满湿鞋,湿地公园的萤火虫重新点亮夏夜。正如市住建局广元市海绵办负责人所言:“我们不只是埋管道铺地砖,更是在编织一座城市与自然和解的绿色网络。”在这张网上,每一滴雨水都被温柔以待,每一个市民都是生态文明的见证者。(王凡、李岢洋)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