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达州计划拿出千万奖补资金

4月14日,达州市通川区青宁镇天断村,农技员指导种粮大户耕地和种粮。 达州观察 杨迎 摄
达州民营经济今年怎么抓
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力争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1800亿元,增速不低于GDP增速,占GDP比重达62%以上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新增质量强省领军企业1—2个,新增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0%以上,培育数据资产入表示范企业5家以上
产值规模持续壮大
力争新增产值100亿元民营企业1家、产值30亿元民营企业1家、产值10亿元民营企业5家、产值1亿元民营企业10家
数据来源:达州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4月14日,《达州市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质量十三条措施》(简称“13条”)涵盖的奖补项目启动申报,申报企业需符合在2024年度主导制修订各级公益类标准、获评“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等约40种情形。“企业提交申报资料后,经县级初审、市级复审,60个工作日内兑现奖补资金。”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杰勇说。
本轮奖补,达州市计划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优扶强民营企业。这是达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之一。
去年,达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764.4亿元,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今年,当地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方位服务体系,狠抓精准政策制定及落实,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到1800亿元,占GDP比重在62%以上。
A
“加”资金奖补
“减”税费负担
“预估有600户以上企业符合申报条件。”达州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主任汪永固告诉记者,为确保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应享尽享,市级、县级相关部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同时,此次奖补申报全部在新开发的“达州市政企服务平台”进行,不再从线下提交资料,为企业节省时间和精力,保证奖补资金直达快享。
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质量,帮助更多企业达到获得奖励的“门槛”更为重要。为此,达州组织各有关行业部门(单位),分型分类开展精准帮扶。以支持申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为例,达州17个市级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向广大个体工商户普及申报政策和流程,促成376户新获评全国“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
渠县某咖啡店是376户之一。“按照‘13条’,我们能拿到4000元奖励。”在该店经营业主蒲安兰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拿到政府层面的认定牌子,提高了知名度,对经营大有裨益。
奖补做“加法”,税费做“减法”。国家税务总局达州市税务局法制科科长陈鹏介绍,他们在全市21家行业协会商会设立“信息采集点”,加强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全面落实设备更新税费优惠、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等政策。2025年1月至2月,达州市税务系统落实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政策税费优惠3082.96万元,支持科技创新主要政策税费优惠3686.86万元。
B
“加”服务力度
“减”发展烦恼
近日,大竹译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道林看到了近期将部分厂房租出去的希望,“有一家主营金属导管加工的企业正和我们洽谈。”在达州市“千名干部驻企业强帮扶促发展”行动中,达州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大竹经开区的帮扶责任人了解到该公司为出租厂房犯愁,前后联系了来自成都、重庆、浙江湖州等地的4家企业前来考察。
帮助企业解难题,达州明确“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理念,安排千名干部结对帮扶2700余家重点企业,入户收集各类需求,实现清单式管理。
民营企业反馈诉求的方式多元。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托“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烦恼指数”监测体系,广泛开展民营企业“烦恼指数”问卷调查,梳理民营企业“最烦恼的5件事”,协调专项服务团解决。
纾困解难举措同样多元。例如,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达州还采取专班专人负责、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信用提升、数据整理等服务,引导企业用好无形资产质押融资政策。
“凭生产经营数据拿到了贷款。”达州某科技型创新企业负责人惊喜地说,他前往“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信用服务窗口办理信用数据修复时,工作人员主动向他介绍“数据信贷”,最终获得240万元无质押增信贷款,化解了公司扩大规模缺资金的燃眉之急。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科科长刘强介绍,达州推出薪金云贷、科技易融、人才易融、云电贷等10余种数据类贷款产品,以及普惠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
同时,达州还出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强化融资对接和特色金融产品开发,推广“民企首贷通”等非接触式便利融资服务,去年以来共向300余户企业发放贷款约3亿元。
C
“加”发展空间
“减”市场阻碍
4月17日,达州市第七批民营企业投资机会清单发布,共推介30个项目,投资总额14.73亿元。
为助力民营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去年10月起,达州市政府建立民营企业发展机会定期发布制度,每月中旬联合发布民间投资项目、政府采购项目、招标项目“三张项目机会清单”。截至目前,前六批次共推介项目257个,其中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126个,总投资52.19亿元,帮助不少企业提振了发展信心。
“我们派出了45名陪护陪检人员,在达州市中心医院为行动不便患者、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达州市通川区益康家庭护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亚莉告诉记者,去年11月该公司通过“达州市政府采购机会清单”知晓相关采购项目信息,并于今年1月中标达州市中心医院“医疗护理陪护陪检服务”采购项目,“该项目极大缓解了公司的经营压力,促进了公司健康有序发展。”
帮助民营企业拓展市场,更多交流平台正在搭建。
3月18日,达州市工商联组织广东省四川达州商会在深圳举行百家企业产品展,为达州本地企业与异地达州商会会员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成8家企业现场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签约金额2亿元。
3月底,上海市达州商会成立,促进上海、达州两地在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文旅合作等方面深化对接,是该商会确定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们将多建互动平台,加大交流频率和扩大交流范围。”达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张伟透露,第六届达商大会计划9月举办,这个两年一届的活动,计划首次召开异地商会会长座谈交流会,推动挖掘更多合作机会。(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达州观察 徐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