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志愿普法结对子,青春岁月加“法”码

4月18日下午2点,初夏的阳光透过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的绿树叶隙,在教学楼前的院坝里投下细碎的光斑。此刻,一场别开生面的税法宣传进校园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国家税务总局达州市税务局与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携手,开启一场贯穿“税法课堂”与“结对普法”的青春税约。
税法课堂进校园 为青春岁月加“法”码
4月18日下午,一场题为《税惠民生 法润民心》的税法知识讲座在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开讲,90个位置座无虚席。青年税务干部党棚正重点解读《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现场演示“电子税务局-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操作流程。
“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可享3年内每年2.4万元限额税费减免”,财经管理学院大四学生王福川在笔记本上标红这一条款,并感慨地说:“这是一场青春与税法的双向奔赴,税务干部给我们送来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税惠包,为我们青春岁月加‘法’码,给我们未来创业‘加油’!”
有着同感的即将毕业准备自主创业大学生李婉婷给大家算了一笔账:若工作室为个体工商户,年销售额为100万元且每个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可以享受增值税免征的优惠政策,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个人所得税可以减半,还可以享受高校毕业生创业24000元的限额扣除,这样的税收优惠能减轻不少创业初期的现金流压力!
据达州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和宣传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是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为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达州市税务局联合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志愿者协会、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开展以“税惠民生 法润民心”为主题的税收普法进校园活动,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送去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在校园开展税法课堂与社区咨询流动宣传服务,通过学生带动家庭、社区辐射社会的传播路径,以趣味普法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以实操指导解决居民申报难题,共同培育协税护税的社会基础。
税校结对共普法 让税收政策“活”指尖
“请关注达州税务这个微信公众号,你就能看到你想要的各项税收政策。”蒲公英志愿者徐艺娟打开手机,向过往同学推介“达州税务”微信公众号的“税问12366”专栏。6名税务干部与10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税宣轻骑兵”,在校园内和皂角垭社区开展流动普法。
活动现场,达州税务12366工作人员张小敏正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模拟演练,向前来咨询的老师详细讲解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父母等7项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在场的不少学生正拍照记录准备转给父母。“我妈妈总担心个税申报复杂,现在我能当她的‘税务顾问’了。”志愿者周诗涵笑着说。
不远处,税务干部与志愿者组成的“税宣轻骑兵”正分头行动:一组拿着手机演示“发票真伪查询”小程序的操作流程,抛出了税法知识问答,“虚开发票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志愿者卢科兆向路过的同学抛出提示,“想想上次讲座里说的‘税收法治红线’”。
另一组“税宣轻骑兵”则深入当地社区向居民讲解社保、医保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税费政策和电信诈骗提示。通川区朝阳街道皂角垭社区副书记贾其军详细向志愿者咨询了医保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后高兴地说:“我们社区居民就需要这样的税费知识,希望今后大家结对共建,多来社区给居民宣传法律法规和税费政策。”
夕阳西下,教学楼横幅上“税收·法治·公平”六个字在夕阳中格外醒目,通过志愿活动,“税惠民生 法润民心”的宣传活动转化成了大学生普法志愿者的实际行动。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院长傅忠贤表示,此次普法宣传创新采用“1+N”传播模式(1场讲座培育学生骨干,N名志愿者带动家庭社区),这种“浸润式”普法实现了三重突破,将税法教育前置到职业规划阶段,通过‘学生-家庭-社会’链条放大传播效应,同时用数字化手段降低政策理解门槛,今后还将不断深化合作,创新开展好税校同上一堂课,让税法的种子在青春里发芽,增强大家的法治意识,为蓬勃的青春岁月加“法”码。(杨述伟)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