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如何构建“音乐之都朋友圈”?

2025年03月31日08:24 |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小字号

原标题:成都如何构建“音乐之都朋友圈”?

著名歌唱家韩红

著名歌唱家韩红

“成都是我一生绕不开的地方,它和北京都是故乡。”3月28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2025成都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话”现场,著名歌唱家韩红放下讲稿,用这句充满个人烙印的开场白,为成都献上一场10分钟的“非官方推介”。

在韩红的口中,成都是艺术创作最好的城市,街头既有十来元的小面,也有黑珍珠餐厅,川菜馆旁开着粤式茶楼,火锅店挨着西北面馆。“就像艺术需要殿堂,也需要市井,成都给得起所有可能性。”

/ 感想 /

“成都的文化氛围难以替代”

活动现场,多位知名音乐人、演艺企业负责人讲述了他们为什么来到成都,为什么留在成都,以及为什么看好成都。

成都籍说唱冠军杨和苏以一首《玛利亚》点燃开场秀。这位从成都走向全国的音乐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成都是全中国最适合做说唱音乐的城市,这里有最好的土壤。”

对比北漂经历,杨和苏直言回归成都后创作更高效,“以前总觉得做说唱必须去北上广,但在这个圈子待久了就会发现,成都的新鲜血液、制作人资源、文化氛围都难以替代。”

金芙蓉演艺经纪联盟的推介官王婵则开玩笑地介绍道,成都有三宝,分别是火锅、茶馆,还有看演唱会的手速要快得不得了,“去年我们联盟引进了546个优质的演出项目,其中超过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有近百场。”

青桔音乐创始人李淘则提到成都籍“Z世代”创作音乐人郑润泽,他在去年获得华语音乐盛典最佳新人奖,QQ音乐巅峰盛典、年度巅峰新锐男歌手,网易云音乐年度瞩目音乐人等一系列荣誉。

“我们2025年正式在成都组建个人音乐工作室,因为他是成都人,之前在北京工作,一直就想回成都。”李淘认为,郑润泽的成绩和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也和成都这座城市给他的滋养和灵感分不开。

/ 亮点 /

“新成都音乐人计划”启动

作为活动亮点之一,由谭晶工作室与孙楠工作室联合发起的“新成都音乐人计划”正式启动。

成都籍歌手江映蓉、郑润泽、杨和苏的经纪人在现场积极响应,同步分享了回蓉发展音乐产业的未来计划。该计划旨在创作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挖掘本土潜力音乐人,深耕创作扶持、国际交流、商业孵化等全链条,打造“成都造”音乐新星。北京能量悦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代表李天鹏透露,“未来三年,将联合四川与高校音乐联盟构建‘产学研’一体的音乐人才孵化平台。”

李天鹏认为,成都作为拥有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四大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流行音乐之都,历史文化深厚,城市活力澎湃,音乐人才储备量庞大。他介绍,去年12月份,团队和成都结缘,谭晶《歌如少年》演唱会最后一站在成都举行,除了斩获演唱会票房和影响力,他们在成都得到了各方的支持。

“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在成都这座城市找到新的增长点、新的机会和新的人才,我们希望能够在这片沃土里享受到它的营养。”李天鹏说。

在此次活动的演艺项目签约环节上,金芙蓉联盟与2025年落地演艺项目的企业代表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现场签约的众多项目涵盖产业园区建设、沉浸式街区开发、国际资源引进等多元领域,将构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音乐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 发展 /

构建全球音乐“超级链接器”

针对演艺经济,成都正在不断发力。

据了解,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了强有力的政策方针,在《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里明确以“奖励+服务”双轨制激发市场活力:对年度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票房累计达2亿元的,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并为大型演出提供交通接驳、景区联动等配套支持。

依托成都广播影视集团和成都金芙蓉演艺经纪联盟的聚合势能,“音乐+文旅”正塑造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产城融合范本,“音乐+科技”的创新实验与“音乐+商业”的消费拓展,成都正加速搭建演艺产业国际合作新支点。

面向2025年,成都提出以“国际表达”激活文化IP,借力世运会等国际赛事提升演艺产业发展能级。成都广播影视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深化“芙蓉花开”演艺繁荣计划,引进世界级音乐节、艺术展,并推动蜀绣、川剧等非遗与现代设计融合出海,构建“音乐之都朋友圈”,让成都成为中外音乐交流的“超级链接器”。

正如韩红所言:“成都正迎来演艺经济的黄金时代。”从街头艺人的即兴演奏到城市音乐厅的恢宏交响,从政策红利到生态聚合,成都正以大会为契机、以音乐为纽带,书写产城融合的全球叙事。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摄影记者 王勤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