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与无人机产业相关的公司和机构超过3000家

低空经济 从“蓉”高飞

2025年03月31日08:16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低空经济 从“蓉”高飞

在田野上空作业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

博主利用无人机技术制作的“飞剑”。

  站上飞剑,御剑飞行;操纵飞剑,隔空击物……

  在成都,博主“范十三”正利用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将这一幕变为现实——随着先进的飞行系统装载在飞剑上,“范十三”只需要用手势发出指令,飞剑就能实现载人飞行。

  以无人机技术将玄幻场景带入现实,只是成都无人机产业及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剖面。在当下的成都,无人机以及低空经济领域更多的高科技产品,正一点点融入城市管理以及市民生活中。

  使用场景广泛 带给市民快乐,更带给市民方便

  近日,一场特别的无人机足球赛在天府新区上演。在操控者的指挥下,无人机在赛场中精准“传球”“射门”……“从来没有参加过如此特别的足球比赛,科技和运动的结合带给我们惊喜的体验。”市民陈兴全表示。

  一面是无人机带给市民的快乐,一面是无人机带给市民的方便。在天府新区麓湖水线公园,一架携带外卖箱的无人机缓缓从空中降落,准确停靠在送餐点。“同样6.5千米的配送距离,无人机可以比汽车节约6分钟以上的时间……” 线路运营商成都携恩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恰是春耕农忙时,无人机也忙碌起来——成都双流区凤求凰农业示范区内,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主任岳进的操作下,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广阔的田野上空来回穿梭,将药剂均匀喷洒在土地上。

  “相比人工每天10亩地的作业面积,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提升至每日500亩至800亩。”岳进说,与人工喷洒作业相比,无人机作业会更加稳定,“数据显示,我们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实现了20%的节约。”

  再将目光投向城市东侧,无人机也应用到城市电路的巡检中。“无人机就像‘天眼’,可以对目标进行测温巡视拍照,为我们分析线路情况提供图像和数据。”石盘供电所一线运检人员王子程说,无人机飞巡1小时,就能完成10公里距离的巡检任务。

  不仅如此,无人机的蓬勃发展,还给成都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曾完成5164架无人机表演,创下最多无人机同时起飞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成都世纪成美科技有限公司,在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就成功接下贵州、重庆、广东等地的无人机表演订单,“和去年相比,我们的订单量实现大幅度增长。”该公司负责人刘才蕊说。

  企查查数据显示,如今与无人机产业相关的成都公司和机构已超过3000家,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当下的成都,无人机已不仅是翱翔于天际的科技符号,更成为撬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点。”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无人机学院副院长周超说。

  科技创新不断 打造无人机产品,更打造无人机生态

  前不久,“成都造”无人机迎来一个好消息: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布《翼龙-2气象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标志着全国首部用于气象型无人机系统适航审定的法规公布。

  这款特别的无人机,就是由航空工业旗下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据介绍,该型无人机攻克了无人机防除冰系统关键技术,“我们的无人机可在强对流、结冰条件下的高原、山地上空复杂气象环境下,完成多参数、立体化气象参数采集。并可采取‘边探测、边播撒’方式实施精准、高效的气象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成都大邑,成都雷电鸟有限公司研发的新款L100系列无人机也在近期上市。这款黑色碳纤维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195千克,最大载重100千克,满载续航19分钟,最高时速13.8米/秒,飞行距离达10千米,可实现自主避障飞行。

  “通过技术攻关,无论是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冷环境里,还是60摄氏度的酷热高温中,我们的无人机都可以正常飞行。”雷电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冀云表示。

  在天府新区,纵横股份于近日发布多款无人机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无人机单品,纵横股份此次推出无人机智联AI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二次开发用户设计的软件开发平台,关于无人机的丰富生态正在形成。

  “手机行业发展的历程已经印证了‘生态大于单品’的产业逻辑。”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小燕说,生态化同样是无人机企业进阶的必由之路,“生态系统不仅能提升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还能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开放平台,从而赋能千行百业。”

  在周超看来,如今的成都具有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已成为全国中大型无人机研发、制造和运行的集中聚集地之一。“这里有纵横、沃飞长空等国内极具代表性的无人机领域头部企业,也有民航西南管理局、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等民航局重要单位,还是第二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这些都为低空经济在成都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赋能加码 提供支持政策,更提供应用场景

  “政策是低空经济的‘空域开放钥匙’和‘产业加速器’,近年来成都出台多项政策,为无人机企业在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李小燕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成都先后推出《成都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多项举措,从不同维度对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成都的支持不仅是政策。”在李小燕看来,成都规划了专门的低空飞行测试空域,为企业提供安全、合规的试飞环境;搭建了低空经济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空域管理、数据共享、技术研发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些举措,为包括纵横股份在内的众多低空经济领域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需要在应用场景中完成试验和迭代,为此,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本月发布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多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清单。

  “成都以场景赋能,给场景、给机会,可以说正中企业‘下怀’。”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科技创新部工作人员张秋彧表示,他们研究院引入的企业将飞秒激光技术拓展到无人机系统智能感知领域,相关技术与此次清单中的相关场景非常契合。

  助力低空经济,成都还有更多举措。前不久,全国首个“无人机4S店”——低空经济智能化设备展销中心在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彭州“天空之眼”投入试运营。这里不仅囊括了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四大服务模式,还增加了无人机保险、金融服务、科普教育、论坛活动等相关配套服务。不仅如此,全国首个“军地校企”无人机飞手培训示范班也在成都启动……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空域支持和人才支持,我们可以看到,成都正在这些方面同时发力,促进低空经济在成都的快速发展。”周超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黄雪松 李柯雨 魏捷仪 文/图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