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极易过敏值”近24倍,过敏患者激增——
今年春天成都花粉为何这样“浓”?

成都市植物园科普馆的花粉监测仪。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枫 摄
春暖花开,本来是一家人出去玩乐的时间,但对花粉过敏的人来说,今年成都的春天却不太好过。
近日,市民颜先生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今年成都市花粉浓度指数屡创新高,花粉浓度峰值指数已飙升至19746粒/千平方毫米,是2024年最高值的近2倍,2023年的近4倍。
今年春天成都花粉浓度指数飙升的原因是什么?能否减少城区植物花粉释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调查。
网友反映 花粉浓度峰值为去年近2倍
今年春季,颜先生连续性地打喷嚏、流鼻涕、眼睛发痒,有时候还会流眼泪。原先他以为只是感冒,后来到医院做了过敏原检测,才知道是柏科花粉过敏。“这让我开始关注成都市植物园官方公众号定期发布的花粉浓度指数。”颜先生说。
根据成都市植物园发布的花粉浓度指数,颜先生发现,今年春天,成都市花粉浓度指数最高达到19746粒/千平方毫米,而2024年的最高值为10069粒/千平方毫米,2023年则为5155粒/千平方毫米。
“我了解过,花粉浓度指数超过800粒/千平方毫米,就极易引起过敏,而成都的花粉浓度峰值,在2月已接近2万粒/千平方毫米,超极易过敏标准近24倍,这简直让我们难以正常生活!”颜先生等网友反映。
颜先生说,今年花粉浓度指数不仅创下新高,而且高值出现的时间更早。“2023年是4月3日达到高值,2024年是3月28日,今年则在2月就打破了纪录,早了一个多月。”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副主任医师梁丹说,从2月开始,到该院过敏反应科就诊的患者就呈增长趋势,每天接诊量在一两百人。
成都市植物园公园城市生态研究组组长陈文凯介绍,他们于2022年开始发布花粉浓度指数,共分为六级,其中一级最低,六级最高。当超过三级,即每千平方毫米中花粉颗粒大于100粒,易引起过敏,需要加强防护;当花粉指数水平达到六级,即这一数字超过800粒,意味着指数水平极高,极易引起过敏,建议过敏患者减少外出。
专家解析 植物集中开花是重要原因
为何成都的花粉浓度年年攀升?陈文凯表示,去年成都气温整体偏高,且今年春季气温波动频繁,导致植物物候期受到一定影响,部分植物出现了集中开花现象,是造成花粉浓度指数飙升的重要原因,但指数创下新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花粉浓度和气候、风速和降水等息息相关。”陈文凯介绍,目前,成都市植物园采取的是人工读数的方法:早上9点左右,花粉监测员从室外的花粉收集设备上取下已载有沉降花粉的玻片,并换上一个全新的玻片供后续收集。回到实验室后,监测员给玻片涂上染色液,再放置到显微镜下观察、读数,读出的花粉数将通过公式,换算为每千平方毫米中的花粉数量,统一发布。“我们通过花粉监测仪进行逐日的花粉浓度监测,同时每周进行2—3次人工镜检并按照监测情况发布花粉指数,花粉指数受当天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影响波动较大。”
成都市植物园园林园艺研究中心负责人徐扬注意到,2月底成都花粉浓度出现峰值,进入3月之后,有所回落,比如3月下旬,花粉指数最高在2000粒—3000粒/千平方毫米之间。
部门回应 不再使用圆柏做行道树
成都市种植的哪些植物容易导致花粉浓度飙升?
根据成都市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公园城市花粉指数清单,近期,成都地区致敏植物为柏科侧柏属的侧柏,刺柏属的圆柏,落羽杉属的落羽杉、池杉,柳杉属的柳杉及油菜花,尤其是柏科植物,花粉释放量较大,容易引发过敏。
颜先生等网友呼吁,成都能否减少种植圆柏一类的植物?希望城市绿化规划能多考虑居民健康,种一些低致敏性的树种,比如银杏等,或者定期修剪圆柏树,减少花粉扩散。
为此,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目前,成都市区新建市政道路行道树已不再使用圆柏树,已建市政道路栽植有少量圆柏树,市区内花粉强敏源植物已逐渐退出绿化规划,新绿化项目已不再选用花粉、飞絮植物,转向银杏等低致敏树种。同时,园林部门已采取药物措施抑制现有强敏源植物开花飞絮,并加强对城市主干道路绿化冲洗频次。
徐扬提醒,减少栽植容易导致过敏的植物是可行的,但这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如果看到花粉浓度指数高了,过敏者出门前还是要做好防护,戴上护目镜和口罩。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范芮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