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双流机场即将重回“双航站楼时代”

“航空第三城” 如何飞得更高?

2025年02月21日08:21 |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小字号

原标题:“航空第三城” 如何飞得更高?

2月24日,提质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将正式投入使用

2月24日,提质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将正式投入使用

经历了17个月的等待,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将于2月24日重新投入使用。这不仅增强了双流机场的运营能力,还将帮助机场在未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的目标。

即将重回“双航站楼时代”的双流机场,不仅会进一步提升双流机场运行效率,还将成为成都巩固其“航空第三城”地位的关键一步。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蓬勃发展,在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实现年旅客吞吐量8700万人次的背景下,双流机场1号航站楼的恢复投入使用,将象征着成都航空业在空间扩展上的突破,并标志着城市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升级。

航空业空间扩展 进一步突破

短短几年,在所有国际航班转场至天府机场的背景下,双流机场的宽体机架次近乎翻倍,这一增长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城市开放型经济 进一步升级

“双航站楼时代”不仅带动了双流机场的航空业务发展,还促进了周边临空经济带的裂变。

紧抓“流量经济” 宽体机执飞航班量占比近20%

2024年,双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243万人次,同比增长7.61%,位居西南地区第四。双流机场航空市场部副经理肖波介绍,双流机场保障飞机起降21.3万架次,宽体机执飞航班量占比接近20%。数据显示,在2021年,双流机场的宽体机占比仅为10%左右。

短短几年,在所有国际航班转场至天府机场的背景下,双流机场的宽体机架次近乎翻倍,这一增长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教授指出,“双流机场的宽体机架次占比持续上升,主要集中在国内航线,这是成都进一步巩固‘航空第三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曹允春认为,航司对于宽体机的投放,多在国际航线或北上广深等重要城市,“航司愿意在双流机场投放更多的宽体机,证明对成都往来国内重要城市旅客量的预期是乐观的。宽体机越‘忙碌’,机场旅客量越大,城市枢纽越发达。”

肖波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双流机场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拉萨、乌鲁木齐、杭州、南京”8条精品商务快线的航班量和旅客量均占国内总量的一半以上,国内客运航班执行率达到95.5%,单机载客数达161人,分别位列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第一和第二位。

这一系列的增长数据反映了双流机场对“流量经济”的精准布局。据介绍,为提升旅客体验,双流机场还推出了包括“跨航司或跨目的地免退票费改签”产品及“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跨航司中转服务。

多种业态入驻 进一步提升旅客购物体验

“双航站楼时代”不仅带动了双流机场的航空业务发展,还促进了周边临空经济带的裂变。

目前,双流机场已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引入M Stand、星巴克、霸王茶姬等50余家受公众欢迎的品牌商铺。肖波表示,“其中作为机场首店入驻的品牌有15家,覆盖零售、餐饮、休闲等多种业态,将进一步提升旅客的购物体验,助力构建精品商务快线。”

双流航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流区构建形成了以航空运营服务为基础、航空维修制造为优势、航空物流为转型、绿色航空为特色的航空产业生态圈。2024年,航空产业规模达1380亿元、增长7.6%。

其中,航空运营服务方面聚集了包括机场集团、国航、川航等在内的45家重点企业,产业规模为91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航空服务的聚集高地;航空物流方面,聚集顺丰、DHL等航空物流企业300余家,营收规模达115亿元;在航空维修领域,双流区计划在2025年打造“百亿级”航空维修企业,而在2024年,已聚集如四川国际、Ameco、四川飞机维修等相关企业10余家,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2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

这些完善的配套产业不仅推动了航空货运的发展,还带动了成都成为国内第五个“百万吨级航空货运城市”。

“成绩单”亮眼 成都“双机场”助力枢纽效应

作为“中国航空第三城”的成都,不仅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还有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24年11月25日,仅有“三岁半”年龄的天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

据介绍,成都正在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完善“客货并举”发展机制,大力培育航空枢纽超级承运人,争取设立基地货运航司,加快构建“空中丝绸之路”网络。

2024年11月28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随着成都航空枢纽内畅外联的通达能力不断增强,成都与世界的联结也在加深。

另外,据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出口总额4641.4亿元,增长2.3%;进口总额3748.7亿元,增长27.1%。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出口高新技术产品3076.6亿元、增长11.2%,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6.3%。

今年1月初,四川机场集团公布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2024年“成绩单”:2024年1-12月,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完成运输航班58.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8733.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2.8万吨,较2023年分别增长9.9%、16.6%、33.0%,三大生产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一系列增长的数据,彰显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蓬勃发展趋势。四川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到2027年,成都两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1亿人次。与此同时,双流机场1号航站楼的恢复运行,不仅是空间上的“重启”,更是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一次“效能变革”。双流机场如何在“双航站楼时代”完成能级跃迁?我们拭目以待。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谦 摄影记者 王勤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