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种蔬菜价格出现下滑,北方设施蔬菜产量高于往年——
春节过后,菜价“退烧”

“这段时间价格跌得凶。”日前,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的蔬菜种植户刘佳莉告诉记者,当前她家的莴笋等青菜的地头价,仅为春节前价格的60%左右。
价格下跌的不只是刘佳莉家的青菜。记者走访发现,春节过后,成都等地的菜价出现明显回落。但不同的是,今年的回落幅度和范围较往年明显增加。这是为何?
16种大宗蔬菜一周内跌幅超10%
2月18日,一场小雨后,成都彭州市濛阳街道的蔬菜种植户、田一美专合社理事长鲍开春招呼侄子、侄媳妇等人开始采收莲花白。
为何不雇佣工人采收?“在当地,莲花白等叶菜的地头价目前不到0.5元/斤。”鲍开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莲花白亩产在6000斤左右,按照目前售价计算,收入在3000元左右,如果雇佣工人,采收成本将上千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以及种子、化肥、农机、灌溉等投入,这一季就差不多白干了。
种植户的感受,折射在统计上更为直观。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2月10日至14日,该市场纳入统计监测的33种大宗蔬菜中,有29种价格出现下滑,16种蔬菜的价格在过去一周跌幅超过10%。其中,跌幅最大的为芹菜。2月10日至14日,该市场的芹菜均价为3.3元/公斤,较前一周下跌32.9%。同期,莴笋、莲花白、黄瓜等蔬菜的价格也普降15%到20%。
“我们之前口头商量的价格,肯定没法执行了。”在成都市青羊区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赵凯说,去年秋季至初冬,受全省蔬菜播栽延迟等因素影响,四川的菜价一度稳居高位。在此背景下,去年12月初,赵凯曾和彭州等地的蔬菜种植户达成供货协议。但去年12月中旬开始,菜价开始逐渐下跌,今年元旦至春节假期反弹后,当下又再次快速回落。
“北菜南运”让低价还要持续
“按惯例,春节过后,交易量和价格都会回调。”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场春节前后每天交易量在4300吨左右,目前每天交易量回落至不到3000吨。由此看来,菜价回调是春节过后的自然回落。
此外,北方蔬菜产区产量猛增也是影响菜价下跌的原因之一。“北方今年遇到暖冬,设施蔬菜(大棚蔬菜)的产量较高,带动了整个菜价的下跌。”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每年春节后菜价回调属于正常现象。今年之所以跌幅和范围增加,是因为“北菜南运”。
通常而言,作为冬季南菜北运基地,四川的冬季蔬菜不仅供应整个长江流域,还运往华北和西北等地。但今年,北方设施蔬菜的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气温偏高,未出现较大面积低温雨雪冻害,设施蔬菜的产量明显高于往年。
彭州市蔬菜产销协会会长陈孝建介绍,目前,山东、河南等地的大棚黄瓜、蒜薹等到货量超出往年两三成。这带动了部分反季节蔬菜价格的回落。例如,春节期间蒜薹的批发价最高可达40元/公斤,现在只有7元/公斤,“原因就是河南和山东的大棚菜大量进来。”陈孝建说。
菜价接下来的走势会如何?“估计3月下旬可能才会恢复到常年水平。”陈孝建说,按照惯例,预计3月中上旬有望“清园”(上市完毕)。反映到消费端的话,估计要到3月下旬。(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成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