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小伙伴们临时凑钱创办 如今已成为当地的文旅名片
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 “沙罗村晚”已连办20年
■ 这是一场持续举办了20年的“村晚”。
■ 春节将至,2025年1月21日晚上7时,一场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长土街道沙罗村村委会文化广场热闹开演,吸引了当地及周边上千名群众观看。晚会共有12个节目,包含歌曲、舞蹈、小品、民俗展演等,由当地100余名村民出演,其中年龄最小的仅5岁,最大的70多岁。
■ 记者了解到,这是由沙罗村村委会主办、村民集体参与的一场春节联欢晚会,也被当地群众称为“沙罗村晚”,至今已举办20届,热度依然不减。2024年3月,“沙罗村晚”还入选了文旅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
■ “沙罗村晚”为何能持续举办20年?20年来热度不减的背后又有哪些秘密?近日,记者走进自贡沙罗村,采访“沙罗村晚”的多位组织者。
直击:大爷大妈带农具登台走秀,台下上千观众捧场
1月21日晚7时,“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暨自贡市贡井区沙罗村第二十届‘村晚’活动”在沙罗村村委会文化广场正式开演,由100余名沙罗村村民组成的演出队伍,为现场上千名观众献上了歌舞、小品、三句半、民俗展演等形式的12个节目。其间,还进行了优秀农民工、优秀军属、优秀儿媳的颁奖。
自贡市贡井区长土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珍向记者介绍,当晚的12个节目是从沙罗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30个节目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为保证演出质量,还特别邀请了贡井区文化馆的老师进行指导。
节目《农具展示》,由18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大爷大妈担任走秀模特,他们带着平时下地用的锄头、镰刀、凉栈、打谷桶等二三十种农具,依次上台走秀并展示,引来观众阵阵欢笑;节目《栀子花灯》,由10余名沙罗村妇女,提着用塑料和灯做成的栀子灯进行舞蹈表演。压轴节目《沙罗之歌》,由“沙罗村晚”的部分创办者和村里的大学、中学生同台合唱,把晚会气氛推向高潮,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
作为本届晚会的“导演”,沙罗村党总支副书记游其红告诉记者,“沙罗村晚”能坚持办到今天,实属不易。对沙罗村来说,“沙罗村晚”已不仅仅是一项春节期间全村人自娱自乐的重要活动,更是沙罗村人团结、奋进、坚守的时代精神。
由来:小伙伴们自发凑钱搭台办晚会,观众从几十人涨到上千人
谢东春,“沙罗村晚”的创始人之一。
2006年年初,谢东春已初中毕业。这年除夕夜,他和同村的几个伙伴找不到好玩的娱乐项目,便突发奇想,召集了同村同组的黄丹、谢文超、龚敬聪、黄远明、谢智鹏等10来个小伙伴,一元两元地凑钱买来瓜子、花生和饮料,在家附近的空坝子上搭起一个简易舞台,再把家里的电视机、音响搬到台上,唱起了卡拉OK。没想到,这一唱竟引来许多人围观,隔壁村的村民也跑来看热闹。
“与其在家里看电视,不如一起出来热闹。”一唱成名之后,伙伴们商议,干脆每年都办个晚会,组织乡里乡亲一起过春节。
当时,他们中年龄最大的谢东春17岁,最小的黄丹等人才十二三岁。
为了办好晚会,大家各显神通:为了筹集资金,各自找家长要钱,两块三块地凑,还给村民送春联,以换得五元十元的赞助;为了收集节目,各自回家动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三四岁的小朋友也没“放过”;为了解决道具问题,碾碎泡沫造雪景、剪碎糖纸当彩纸……
几年下来,“沙罗村晚”的热度持续上升,筹办费用已不成问题,除了村民捐助,还得到了街道办事处、村委会以及爱心企业的捐助。节目形式从单一的唱歌、跳舞增加到小品、走秀、秧歌,观众也从原先的几十人上涨到上千人。
2013年春节前夕,记者曾到沙罗村采访“沙罗村晚”。那年共有20个节目,时长近4个小时,有75岁婆婆的歌曲《受苦的人儿把身翻》,有七八岁孩子们的集体舞蹈《江南style》,也有根据当地村民身边事改编的小品。
谢东春说,当时对节目没有特别要求,只要想登台,来者不拒,但前提是不能重复演出。为了能参加“村晚”,不少村民很早就开始通过电视、网络搜集节目,然后勤学苦练。虽然到了正式表演时还是不够专业到位,但正是演员们的不专业、不到位,让演出现场笑点频出,惹得观众捧腹大笑,收获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开始,我们只是想自娱自乐,没想到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直到今天,我们坚持了整整二十年。”创办者谢东春、黄丹、龚敬聪等人发出同样的感慨。
升级:村里接手主办,节目和舞台更专业
“娃长成了叔,叔长成了爷。”谢东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小伙伴们陆续扛起了家庭的担子,越来越忙。有人长期在外打工,难得回家;有人家里有了孩子,还要照顾老人,没有空闲。2014年,第九届“村晚”结束后,大家面临选择:“沙罗村晚”还办不办?怎么办?
“肯定要一直办下去!”大家经过商议,决定把“沙罗村晚”交给村里办。
沙罗村党总支副书记游其红向记者回忆,“沙罗村晚”创办当时,她刚参加工作不久,是村里的会计。当时虽然条件简陋,但很热闹,村民们都很喜欢。
游其红称,谢东春等人心里很不舍,把“村晚”交给村里的时候再三嘱咐“不能断了”,“我也是年年看‘村晚’,有感情。我答应他们,不会断,只会越来越好。”
接手“沙罗村晚”后,游其红当起了“总导演”,征集节目、选拔节目、排练节目、拉赞助、搭舞台、选音乐……可谓费尽心思。每到春节前夕,除了本职工作,她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就是“村晚”。
村委会主办后的“沙罗村晚”,节目质量得到提升,舞台、灯光也越来越专业。游其红说,她会全力以赴把“沙罗村晚”办下去,办得热热闹闹、越来越好,更要把“沙罗村晚”凝聚的乡里乡亲互帮互助、和睦共处、积极向上的情感传承下去。
自贡市贡井区长土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珍表示,不管是最初的几个年轻人,还是现在的村委会,“沙罗村晚”都始终坚持“村民办、村民演”的宗旨,保持着“村晚”应有的属性。杨珍说,“沙罗村晚”既有乡土味,又有烟火气,是村民们幸福生活的写照。
“沙罗村晚”见证了沙罗村的发展与变化,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张文旅名片。2024年3月,“沙罗村晚”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