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四川

代表委员热议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留住文化长河里的“高光时刻”

2025年01月21日09:45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留住文化长河里的“高光时刻”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共同见证了古蜀文明的高光时刻。”1月20日,看到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关于推进三星堆与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工作等内容,省人大代表、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激动地说。

  对于四川如何实施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这一话题,代表委员们都有自己的思考。

  留住古蜀文明的辉煌历史

  2024年12月,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在三星堆研究院启动。未来3年,四川将组织对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重要遗迹和功能区的未知领域开展发掘研究,这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一脉相承。

  “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不仅仅是对过去辉煌历史的追忆,更是对未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展望。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数量很庞大,对这些器物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我们还要进一步阐释这些器物所依托的三星堆遗址与三星堆城址本身的一些关键问题。”雷雨介绍,考古团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期望通过精细化的考古工作,来填补现有知识空白,帮助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青铜时代的文明图景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随着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爆火,取景地之一的安岳石窟,正在系统抓好安岳石窟保护利用。省人大代表、安岳县县长赖才建介绍,目前安岳将统筹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加快177处石窟寺安防设施建设,构建文物安防体系,完成塔坡抢险排危等7个项目,争取将“安岳石窟保护展示利用项目”纳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库。

  让传承吸引更多群体关注

  刚亮灯不久的自贡灯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分享“李白”“白蛇青蛇”等绚烂的灯组。

  “有传承,更要创新。”省政协委员、中国彩灯博物馆馆长黄慧认为,自贡灯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要打造“新式彩灯”,就要鼓励设计师、艺术家、科技人才跨界融合,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技艺,在造型、题材、场景打造等方面适应年轻人的诉求,为传统彩灯注入新活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文旅产业,助力建设好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自贡)。

  省人大代表、成都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钟燕平认为,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精特新”项目,为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基层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加充分的展示和传播空间,更广泛、更高频次地与受众接触,更充分地彰显人们在创造、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心血与智慧,唤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钟燕平在对曲艺人和曲艺团队实地走访过程中,梳理出了当下曲艺传承面临的阵地问题。钟燕平建议加大对曲艺演出场地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在城市规划中给予曲艺剧场、书场等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鼓励各类文化场馆、剧院、茶馆等场所为曲艺演出提供场地支持,定期举办曲艺专场演出和惠民活动,提高曲艺的演出频次和受众覆盖面。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省政协委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也有深刻体会。“过去,川剧更多被视为老年人的喜好,但近年来,随着川剧艺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喜爱上川剧。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渠道了解川剧、观看演出,甚至参与到川剧的学习和传承中来。这种变化让我深感欣慰。”

  王玉梅认为,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既要提升文化和自然遗产本身的保护水平,也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川剧的传承保护利用为例,关键的一点在于演员和观众的良好互动,让更多优秀的演员、剧目脱颖而出。”

  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的舞台上,王玉梅也见证了一众新秀新苗演员的成长。王玉梅表示,人才是重要的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还需要更灵活的机制,为优秀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提供适当的政策倾斜,在资源保障、物质激励上给予支持,加强人才的梯级培养,为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供高质量和可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郑志浩 行晓艺)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