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达州“引水入竹”工程通水 奔流130公里润大竹

2025年01月03日08:39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奔流 130 公里润大竹

“盼了好久了。”大竹县居民冷小勇忍不住抄起大碗舀了半碗清水,咕咕地喝了起来。清水池旁,一块展板上标注了水的来源:水取自大竹县以北的巴河、州河,最远取水点位于巴河沿岸的达州市达川区桥湾镇九节滩。两股水经管道汇入达州中心城区莲花湖水厂净化,再一路南下,输入大竹县城。

2024年12月31日,达州市“引水入竹”工程项目通水仪式在达州市大竹县举行。

当天上午10时30分许,随着一声“正式通水”指令发出,经再净化处理后的清水,奔流130公里,在大竹县东柳水厂清水池喷涌而出。早已等在这里的群众,不约而同地鼓掌欢呼,庆祝这一足以载入大竹县发展史的历史性时刻。该项目将惠及大竹县城30余万群众。

“这是大竹县群众期盼已久的水源。”大竹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大竹县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县境内无大江大河,缺乏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大竹长期‘喊渴’。”

在大竹县群众的记忆中,因为缺水,整个大竹县曾分时段、分片区供水,这对旱季生活及农业灌溉带来极大挑战。“可以说,之前缺水犹如枷锁,制约县域发展。”前述负责人说。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大竹县曾一度设想从渠江引水,但由于要穿越华蓥山,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方案因此被搁置。随着达州规划引水供应空铁新城,“引水入竹”迎来新契机。经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大竹县提出顺延建设管道南下供应县城,“引水入竹”方案终于敲定——该方案利用海拔自然落差输水,沿途主要是低丘地形,在建设和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

2022年8月,“引水入竹”工程启动建设,工程总投资15.87亿元,分达州段、大竹段两段实施,设计日供水规模5万立方米,可实现大竹县城日供水量翻倍。

“建设面临诸多挑战。”达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副部长钱伟介绍,除了距离长,管道要穿越城区、高铁线、国道、高速公路、河流、隧道、场镇等特殊地带,沿线地形地貌复杂,部分地方地下管网密集,想要快速安全推进施工,难度不小。为了不影响和破坏其他管网运行,施工团队采取分段施工、多点位同步施工、逐步推进的方式,根据管网实际灵活制定施工方案。比如,穿越在建的西渝高铁、成达万高铁时,施工采取箱涵设计方案;穿越铜钵河时,施工采取拱管建设方式,确保不影响河道生态环境。

经过两年多建设,大竹县城终于接入了充足的水源。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群众用水,大竹县还建设了智慧供水平台,对水厂及管网进行水量、水质和设备在线监测,实现供水智慧化管理。

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行动没有停止。2024年3月,大竹县委明确把水资源高质量配置列为未来3年全县五件关键大事之首,努力为全县城乡百万群众生活和生产提供更高质量的用水服务。

目前,大竹县正实施村镇全域供水项目,将全县31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四大片区,结合“引水入竹”工程,利用县域4座骨干水库,规划新建3座大水厂,利用1座既有大水厂,作为各片区供水“龙头”,为全县新增供水能力20.2万立方米/天,新改建近千公里输配水管网,与各乡镇(街道)现有供水管网联网配套运行,形成“5源+4厂+N线”城乡全域供水新格局。(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