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旅游>>中国之旅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看创作暖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15日07:46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看创作暖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正成为时下新热点。今年国庆假期,四川“假日经济”活力十足,多点开花,亮点纷呈。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全省共接待游客5531.8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348.3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分别增长11.09%和9.48%。全省纳入统计的890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987.3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1%和7.73%。在推动文旅跨界深融合、广融合之下,更多个性化、场景化的目的地正脱颖而出,诸如“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跟着音乐去旅行”“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新体验,给更多地区发展文旅产业带来机遇。

  自今年初广电总局出台“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全国各广电局策划出一批创意新颖的微短剧。在10月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中,有5部“四川造”微短剧作品入选。这些作品积极探索“微短剧+文旅”,以小切口、微传播赋能四川文旅融合,以“微短剧+”推动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立足地域文化资源

  赋予“热赛道”新内容

  微短剧凭借精炼的叙事、紧凑的节奏以及便捷的移动端观看体验,迅速俘获了广大观众的心。自竖屏微短剧爆火,“微短剧+文旅”的新型文旅推广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四川文旅企业和影视企业入局,并接连推出川味浓郁的好作品。

  四川观察推出的《子曰》系列微短剧,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社会背景,每集围绕一句反映孔子思想理念的“子曰”,讲述一个温情故事。小人物的温暖“乐”活,展现了中国人的美好生活,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价值。该剧通过对普通人的刻画,完成对国学经典深入浅出的具象化解读,在海外平台播放量超220万。

  爆款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主创主演之一“煎饼果仔”(本名张家俊),是四川传媒学院电影学院2018级毕业生。该剧讲述了一盏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成一个可爱的女孩,偶遇一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媒体人,随后两人共同踏上归家之路的故事。其上线播出后,迅速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全网曝光量超27亿。还被中国电影频道的《中国电影报道》评为“小短剧也有大情怀”。

  “相较于传统影视剧,微短剧凭借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及互动性强等特点,已快速发展为网络视听内容领域的新赛道。”四川省广电学会相关专家表示。

  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是大热剧集《去有风的地方》的衍生剧,讲述28岁的北漂许有风为完成竞争对手的遗愿,回到家乡四川乐山,结识了非遗川菜传承人谢归途的故事。今年2月该剧播出后,极大激发观众对乐山美食的热爱,同时将地域热度转化为消费热度。“就像《去有风的地方》成功带动大理旅游热,《我的归途有风》也有望成为‘文旅+微短剧’创作的新样本。”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斌表示。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在地方文旅宣传中,文旅微短剧能激发人们一探究竟的兴趣,具备迅速放大旅游目的地特质的优势,文旅和微短剧的融合为各地打造新的流量入口提供了机会。

  5部“四川造”微短剧入选

  助推一批实体取景地“出圈”

  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10月12日,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何以赋能”平行论坛上,“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发布,有55部优秀主题微短剧作品入选。其中,“四川造”微短剧作品《我和花花是发小》《云朵之恋》《成都,说不出再见》《寻找会说话的貊貊》《关于我的祖宗是诸葛亮这件小事》入选。这5部入选作品各具特色,涵盖非遗、文物、城市文明、自然景观和生态文明等话题和故事,而它们的取景地也都是四川颇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关于我的祖宗是诸葛亮这件小事》通过主角诸葛青青与《出师表》手稿所化的“字灵”这一奇幻设定,展开一段跨越千年的寻宝之旅。该剧巧妙地将诸葛亮这位历史名相的智慧与现代都市的活力相结合,展现了成都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我和花花是发小》则展现了四川竹林自然风光等特色景观,以及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大熊猫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成都,说不出再见》讲述了一个疗愈机器人如何帮助女主角迎接职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种种挑战和战胜困境的故事,展现了成都的特色景观和城市风貌。《云朵之恋》讲述了追寻先祖足迹来到中国的英国女孩和中国男孩在北川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展现了北川的重生与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寻找会说话的貊貊》讲述了一个自媒体“超自然现象调查组”因网络上热议的“会说话的熊猫”事件展开调查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结合微短剧创意内容,推介地方文旅资源,带动实景拍摄地和各个文旅场景“出圈”,发掘消费新增长点,是“微短剧+文旅”的理想形态。

  从5部作品的取景拍摄地来看,《关于我的祖宗是诸葛亮这件小事》取景地为都江堰,《我和花花是发小》取景地在大熊猫生态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雅安邓池沟,《成都,说不出再见》取景地为成都市双流空港花田、中坝森林等,《云朵之恋》取景地在四川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寻找会说话的貊貊》取景地为绵阳北川西羌神木寨、林海石源等。这些文旅地标,通过微短剧内容的深度呈现和情感联结,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四川各地的美景和文化魅力,由此带动实景拍摄地旅游热。

  “影视和文旅双向合作源自双方内在驱动力,文旅产业需要影视产业宣传推广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影视产业需要文旅资源提供核心文化价值以激发内生动力。”赵斌认为,影旅融合的破题关键,是对在地文化的理解和转化,只有真正理解并挖掘文化内涵,相关作品才能持续为观众带来新鲜感,进而推动影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策扶持和品牌打造

  提升“微短剧+文旅”模式影响力

  作为影视产业的新业态,微短剧延续了去年的发展势头,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大量机遇。11月6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据预测,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为此,四川积极用扶持政策赋能好作品,优化并探索创作和发展路径。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影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四川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省市县形成联动效应,推动微短剧向精品化、多元化、规范化发展。四川省广播电视局重点打造的“视听四川”平台,以及“百部川扬”“神秘蜀韵”“拍在四川”三个品牌,让精品内容脱颖而出,起到示范效应。在做强平台支撑,集聚创新资源方面,依托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加快培育本土链主企业。在做优发展环境,服务影视企业方面,四川已有成都、遂宁、宜宾、雅安、乐山等多个特色影视基地。

  四川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影视+文旅”特色园区,打造影视文化新空间和特色街区、特色村(社区),延伸大视听产业链条。历经5年发展,成都影视城逐步由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产业新城和西部影视中心转变,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影视“一核多极”中的一核所在地,获得“全国十大微短剧基地”称号。目前,成都影视城已落地天府宽窄影游联动等产业化项目。据成都影视城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签订《成都天府宽窄影视文化项目合作协议》和《中国喜剧梦工厂项目合作协议》,这些协议旨在借助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区域优势,推动“文旅+影视”融合驱动发展,实现“现代文旅产业”与“数字影视产业”的联动。

  跨界融合的背后是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旅品牌形象IP,实现影旅融合业务的稳健发展?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徐捷表示,在用户规模、市场规模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为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携手四川省网络视听协会,于今年5月成立四川首个微短剧专委会,力争创作推出更多具有四川特色的精品微短剧。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海内外累计流量过百亿的“神秘蜀韵”商标已注册成功,该国际传播品牌聚焦“三国三苏三星堆,非遗蜀道大熊猫”等选题,创作有地域特点的作品向海外传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神秘蜀韵,百部川扬’活动,以‘神秘蜀韵’品牌为引领,为全国观众呈现更多精彩纷呈的四川故事。”(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海韵)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