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教化铭刻乡愁 彰显公园城市魅力”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大学举办
11月15日,由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涵养教化铭刻乡愁,彰显公园城市魅力”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大学召开。研讨会围绕地名文化的价值划分、传播方式等多项议题进行讨论,旨在探讨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保留成都的文化底蕴,安放乡愁记忆,为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和世界文化名城贡献力量。
活动合影。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上,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晓琳分别进行致辞。杨建德强调,地名文化承载着历史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有着丰富的地名文化资源,研讨会将助力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和世界文化名城。
彭晓琳代表成都大学全体师生对莅临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成都的地名文化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鲜活见证,希望通过研讨会,将地名文化融入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为成都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研讨会内容丰富,专家观点精彩纷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谭继和认为,地名文化是指地名作为祖源记忆与历史文脉的地标与座标,是各地域文化共同体认同凝聚意识的标识与标志。他建议加强对地名的文脉探索,挖掘其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现实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表示,地名之得,或由山川地势方位、特征;或因习俗、信仰、文脉;或因人们喜怒哀乐情感寄托,与人类聚落生活内容直接相连,四川盆地的“天府记忆”有许多历史地名标识,极为宝贵。有鉴于此,积极支持建立专门机构,调查、搜辑、汇总天府地名,登记在册,公开出版,是传承保护成都地名文化的当务之急。
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曾明谈建议,站在文明互鉴的角度来呈现成都,可以考虑召开“成都-雅典”双城论坛,展开与欧洲古典文明的城市对话,并以地名为主题。
重庆市旅游文化研究院院长李永明着重围绕地名的文旅价值而展开,并建议通过梳理地名各方面的关联因素,出版地名主题历史文化读物,编写地名相关故事,将地名内容转化为多种艺术形式并与文旅融合,复原古景,打造地名相关景观和园区、植入旅游业态,利用地方特色餐饮提升地名知名度,以地方特产作为地名地标等路径,活用地名资源,为巴蜀文化旅游赋能。
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成都市天府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会长、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探讨了如何确定地名的文化资源价值问题。他特别指出,要建立相关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在具体运用时,根据应用场景,搭配组合,将其故事化、情趣化、标签化,服务宜居宜业环境建设和文旅事业需求,努力打造现象级IP,实现融媒体传播。
此外,其他与会学者亦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挖掘地名文化,铭刻乡愁记忆,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王凡、实习生李铭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