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时间 从3000元到400万元
昔日的经济薄弱村,打了一场以高标准农田为目标的“翻身仗”
村集体为推广机械化作业,购置了无人机等科技设备
村民分享丰收的喜悦
“王教授,听说专家站研发了新的谷种和油菜籽,欢迎到我田里试种。”上周六中午,得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专家王世全在村上指导农事,成都金堂县又新镇万安村村民夏时根放下手中农活,专程来“取经”。
“今年收成好,亩产上来了。有专家的指导,避开了去年病虫害带来的减产麻烦,粗略估算这一年收入上十万元不是问题。”得益于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的带动,夏时根和村里人尝到了甜头。
从3000元起步,村集体经济收入3年内突破两个百万元大关,去年、今年连续两年为社员分红达35万元。从经济薄弱村到“分红”村,万安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近日,记者多次来到这里,蹲点进行了采访。
量变与质变
从代耕代种开启集体经济致富路
曾经的万安村是偏居成都东部丘区一隅的经济薄弱村,2020年合村时,全村一半以上劳动力在外务工,集体经济发展缓慢。3年前,村党委书记陈洪秋走出去学经验后,下定决心打一场以高标准农田为目标的“翻身仗”。
“满脑子想发展集体经济,但不晓得政策支不支持,启动资金从哪里来。” 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是集体土地流转费,全年只有3000元。经多次协商,村两委提出“村集体经济尝试开展代耕代种”发展思路,得到了镇上支持,自此开启集体经济致富的蜕变。
耕地、播种、打药、收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开销,启动资金从哪儿来?在陈洪秋的带动下,村两委成员决定众筹,每人出资1.4万元,一共筹了10余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万禾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引领108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整治撂荒地、整合土地复耕和低效果林腾退地,争取在贫瘠的山间土地上刨出“金娃娃”。
经过两年努力,村集体经济收入最终从2021年的3000元飙升到了2023年的187.4万元。
思路与出路
从集体经济规模种植破题
村集体最初接管的是全村复耕的350亩土地。在这些土地上,村民进行了玉豆复合、水稻油菜轮种的尝试。实际运营起来,土地细碎化、种植效率低的问题马上凸显出来。
“丘区比不上平原,小地块难成气候。我们决定先拿集体经济‘开刀’,让土地连成片,破除小田埂,增加农机、道路、沟渠使用率。”渐渐地,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闲田变忙田。土地“三变”带来希望,村民从最初的观望,到后来主动加入——如今,全村土地规模化率达到了82%。
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后,陈洪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购置大中小型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等科技设备,在耕、种、防、收、加、储、销全链条环节中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实现农事服务人机互动。截至目前,全村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92%,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而今,村集体专门组建了一支农事服务队伍,整合村里100多名劳动力参与村集体农事服务,每人每年增收超2000元,还为周边镇、村提供社会化服务近5000亩,亩均成本降低约60元。
科技与发展
建成全市首个村级专家工作站
榨油坊、专家工作站、电商直播间……来到万安村农事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曾经闲置的万安村小学旧址,经过集体资产改建,眼下成了村上农产品深加工根据地。专家工作站内,王世全教授正在显微镜前进行水稻新品种观测。在这里,万安村与川农大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全市首个村级专家工作站。
“成立专家工作站的初衷是引进一些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帮助村里解决粮食产业产值低的问题。”又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皓煜告诉记者,万安村作为又新镇万亩粮经产业园区的核心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粮食作物,园区要做大就要解决粮油产业种植效益低、品种同质化严重、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为此,镇、村两级先后拜访了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专家,希望在万安村的万亩粮经产业园区建一个种植试点。专家对万安村丘区“农田三变”模式饶有兴趣,最终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种植试验田等方面达成合作,建立起全市首个村级“双院”专家工作站。
升级与跨越
今年收入有望破400万元
目前万安村集体经济组织已与四川盛禾田岭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签订了农特产品意向购销合同,订单成交量预计为菜籽油、粉条等特色农产品12万斤,可推动集体经济增收150万元以上。此外,村里还建成了农村电商直播中心,打造“万禾源粮油”系列品牌,新注册“万安禾牧源”商标,助力农产品涨身价。
在陈洪秋看来,深加工类的产业化项目,是未来村集体经济的发力点。以年内即将投用的粉条加工项目为例,每年可加工红薯20万斤,生产粉条及淀粉3万斤左右,除可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左右外,还解决了农产品销路、土地轮种、农民种植积极性等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上的一揽子问题。为此,万安村正在进一步延伸加工、销售等农业链条,精品大米生产线预计年内也会建设完毕,通过农业生产后端机械化,实现村集体收入由纯农业向加工服务业转变。“未来,将持续补齐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短板,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预计2024年全年有望突破400万元,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他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卢佳丽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